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6月13日为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10余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保护成果更是受到许多行业的高度关注。非遗保护已不再仅仅是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责,非遗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保护成果也正在被全社会共享。     “非遗+教育”“非遗+设计”“非遗+旅游”“非遗+影视”……如果说“互联网+”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那么不断扩展的“非遗+”相关行业领域则迅速催生新的创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景泰蓝的掐丝、点蓝工艺。景泰蓝是燕京八绝之一,也称“铜胎掐丝珐琅”李慧思 摄     京津冀三地13日首次联合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风格各异的精品集中亮相。民众还可走近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月13日是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于当日举办。现场展出的近130件作品各具特色,堪称收藏级精品。其中,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玉雕等“燕京八绝”项目,彰显出“京作”宫廷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6月13日,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影舞人生”传统皮影精品展演上,来自陕西华县的艺术家进行皮影戏表演。卢 旭 摄 6月13日,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主题公众考古活动,向公众普及推广考古知识。张文魁 摄     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为展示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公众保护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各地举办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宣传活动。   北京  6月13日,由恭王府与中国社科院联合组建的“中...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七月的昆明,阴雨连绵,气温一路走低。然而,随着一场以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为期一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活动的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成为一个热议话题而不断升温。 云南作为试点省份之一,通过积极开展“中国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活动,开阔传承人视野,提升非遗传承人群文化素养与工艺水平,搭建起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现代设计以及现代生活之...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为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文化部于7月中旬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在上海大学、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18所院校陆续展开,预计举办培训班21个,培训人员1290人次,涉及剪纸、刺绣、编织、漆器髹饰、瓷器烧制、金属锻制、唐卡绘制等数十项非遗项目。此次暑期试点培训是该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介绍,启动这一试点工作,是针对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为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文化部于7月中旬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在上海大学、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18所院校陆续展开,预计举办培训班21个,培训人员1290人次,涉及剪纸、刺绣、编织、漆器髹饰、瓷器烧制、金属锻制、唐卡绘制等数十项非遗项目。此次暑期试点培训是该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介绍,启动这一试点工作,是针对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为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文化部于7月中旬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在上海大学、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18所院校陆续展开,预计举办培训班21个,培训人员1290人次,涉及剪纸、刺绣、编织、漆器髹饰、瓷器烧制、金属锻制、唐卡绘制等数十项非遗项目。此次暑期试点培训是该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介绍,启动这一试点工作,是针对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化修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学院作品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陶艺班在陶艺实验室的教学现场     “从作品的设计、创作,到后期装裱、包装,如何将剪纸艺术顺利推向市场?”这是山东的剪纸传承人杨秀玲目前迫切想了解的知识。“如何使色彩艳丽的羌绣手工艺品被更多人接受并喜欢?”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四川阿坝“80后”绣娘张一的心头,亟待解答。这个暑期,在参加文化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中,她们心中的困惑和疑虑都有了答案。     从7月中旬开始,旨在提...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临汾,一批手工艺人怀揣一颗安静、朴素的心,坚守着他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使其作品带着灵魂、充满磁力,包浆着日晕月华……   这群非遗传承人,他们以自己的信念与执著,挽救、保护、传承着濒临消失的活态文化,每个人不平凡的经历,演绎着让人感动的故事。   曹运建:挖掘“晋作家具”技艺绝活   襄汾县东牛村山西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大门口,挂着“晋派明式家居制作工艺研究所”“山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几块牌子。   唐人居董事长曹运建...
查看更多
论坛
  村落社区传承保持着最本源的民族文化形态,是民族文化活的细胞和基因库,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正是依附在村社文化传统中绵延存活的。   十多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普及和申遗热潮的兴起,我国体制内相关非遗机构的建立和保护工作逐步完善与规范化。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常态化与可持续化提供了法律保障。应当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速度快、力度大,资金投入也大。但由于我国多民族和地域广的现状,投入的资金与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