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感受非遗之美,见证文明赓续!《非遗里的中国》走进陕西
专题报道
百里秦川,风光无限。在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陕西,我们深深震撼于这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内心不禁升腾起对中华文明的敬仰与热爱。 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孕育了陕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9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6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一次,我们踏上了陕西这片人杰地灵、历史悠长的厚土,在异彩纷呈的非遗项目中,见证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承,感受陕西人...
查看更多
山西校园演说大赛讲述非遗传承故事
专题报道
讲述非遗故事、展示非遗技艺、传播非遗成果、探索创新发展……在近日举办的2023山西省大学生“非遗正青春”校园演说大赛上,来自全省22所高校的36支代表队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非遗故事。 “本次大赛是对非遗传承的一次探索。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与非遗对话,用舞台剧的方式讲述他们在保护、传承非遗中发生的故事。用青春的思想与力量赋予传统技艺新的活力,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风采与担当。”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乔燕莉说。 更多年轻人爱上...
查看更多
由技入道:景德镇陶瓷非遗传承的守正与创新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具有历史、科学、艺术、民俗和旅游的多重价值,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和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见证。本世纪初,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非遗,在此背景下,作为非遗保护主体之一的非遗传承人制度应运而生。非遗保护制度下孕育而生的非遗传承人,其身份有些模糊,他们在匠人、民间艺人和艺术家等多重身份之间转换。对非遗的原真性保护与传承是非遗传承人的首要任务,创新则是摆在多数手艺人面前的重要题目。非遗传承人在坚守传统文...
查看更多
黑龙江省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专家座谈会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
地方新闻
黑龙江省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专家座谈会现场 7月20日,黑龙江省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专家座谈会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侯伟出席座谈会并发言。省非遗中心主任刘梦杰主持会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 郝庆军强调,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组成的边境非遗项目调研组先后走访同江和抚远,目的...
查看更多
约起来!“寻梦非遗 暑期有约”展示体验系列活动等你来
地方新闻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河北省非遗保护成果,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闻网承办的2023年“寻梦非遗 暑期有约”展示体验系列活动于7月22日—8月13日在河北博物院非遗会客厅举办。现场活动包括“非遗与你同行”非遗传承体验及河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优秀记录工作成果展映等...
查看更多
共享、共创、共赢——浙江全链发力推进“非遗助力共同富裕”
地方新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7月20日-21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桐庐县举办全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工作培训和交流活动,省厅非遗处、各地文旅局非遗处、非遗保护中心,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省级非遗工坊、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负责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理事会成员单位等300余名代表,以及抖音、淘宝、浙江大学等...
查看更多
促进非遗与音乐创新融合,“乐见非遗”音乐大赛正式开启
要闻
7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QQ音乐、阅文集团联合举办的“乐见非遗”音乐大赛正式开启。 “乐见非遗”音乐大赛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音乐赛事,旨在传承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音乐与非遗的创新融合,不断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参赛作品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无论是通过歌曲讲述其历史,还是通过将其融入作品、演奏与伴奏中,用独特的音乐内容赋予非遗新的色彩。 “乐见非遗”赛事计划于7...
查看更多
迎亚运“非遗有我”2023浙江省非遗讲解员评选活动开始了!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非遗传播人才队伍培养,高效率推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充分发挥讲解员作为非遗交流使者的积极作用,决定举办迎亚运“非遗有我”2023浙江省非遗讲解员评选活动。 『具体方案』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孔德平 蔡可:传统制墨的形态结构与文化建构
论坛
【摘要】墨是中国传统社会记录知识、创作书画作品的重要材料,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墨技艺历史悠久,集中体现了历代墨工精湛的手工技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独具的科技智慧和人文情怀。墨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通过从侧重物质属性的材料和形制两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墨的本体结构的根本性。在着力探究了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兼具、主体与客体融合的制墨技艺之后,从价值层面讨论了墨的文化功能和文化构建两大非物质形态,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形之墨、制墨,用墨所承载的民族性格...
查看更多
“绣随时代”走进生活
专题报道
姚建萍(右)与女儿姚兰共同创作苏绣作品(摄影:邰子君) 在“破茧——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展”现场欣赏姚建萍及其刺绣艺术团队创作的40多件经典作品,在一堂“针趣DIY绣卡”课程中体验苏绣的魅力……走进位于苏州金鸡湖畔的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馆,苏绣的千年历史跃然眼前,带着历史的厚重,也承载着时代的活力。 从在母亲身边帮忙理线的小姑娘,到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在从事...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