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5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八   
搜索
要闻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薛晓峰,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公室巡视员满宏卫,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梁惠敏,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出席开幕式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2019年“根与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于6月11日在澳门市政署大楼正式开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薛晓峰...
查看更多
要闻
原标题:来国图,看非遗纪录片  2019年6月7日—7月7日,“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二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与大家如期见面啦! 去年6月,首届“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系列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办。这是自2015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首批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展映月通过影像...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开幕式现场 传承历史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 6月7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道外区人民政府主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非遗中心承办的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庆祝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开幕。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丽娜,副巡视员江浙,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红蕾,道外区委书记关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开幕式现场 非遗影像展入围作品《红事》海报 非遗影像展入围作品《克智少年——吉则尔曲》海报 作为承载民族文化的基因之一,非遗很古老;作为载体多端、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现代媒体技术,影像很时髦。非遗与影像的相逢,在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空间的同时,也成为学者关注文化保护传承与创造创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如何用镜头记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上,北京京剧院表演《三岔口》选段(摄影:陈曦) 在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上,国家级非遗项目木版水印技艺展示 在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上,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雕梁制作技艺引人关注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上舞龙表演 在第九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上,展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智化寺京音乐...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原标题:丝绸之路非遗传承与发展专家讲座和西北五省区论坛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之路 6月3日下午和6月4日上午,丝绸之路非遗传承与发展专家讲座、丝绸之路非遗传承与发展西北五省区论坛在敦煌举办,全国非遗领域知名专家吕品田教授、赵罡教授作专题讲座,9位来自西北五省区的非遗工作专业人员和高校、研究机构学者紧紧围绕西北地区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交流讨论,共同探索非遗保护之策。 专家讲座由省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3日,长沙雨花非遗馆,演员在表演原创现代非遗节目《天下非遗聚雨花》。(摄影:李健) 6月3日,湖南省文化馆,观众在体验传统素烧坯勾线。(摄影:李健) 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3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湖南省文化馆启动。本次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其中,省文化馆以静态展览为主,雨花非遗馆以动态展示为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小观众体验非遗缂丝技艺(摄影:卢旭) ”……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参观者络绎不绝,人潮涌动中赞叹声连绵不断。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于6月7日至10日在广州市举办。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齐聚羊城,通过展览、展演、座谈、论坛等系列活动,展现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活动重头戏的“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部影片记录了传承人艺术人生最后的时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前非遗影像记录的迫在眉睫!”作为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 中国实践”学术论坛发言嘉宾,楼坚讲述了在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2017年钱江视频在拍摄湖剧传承人许丽娟老人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得知她过世的消息,让我们很受打击。我们记录了许老先生艺术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同时,也记录了湖剧这一传统剧目的珍贵影像资料。”楼坚在浙江钱江频道工作多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会场活动现场展示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摄影:姜晓丹)   近年来,我国各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这既拉近了文物和公众的距离,让传承千百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火起来”,也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