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陈家窑”开窑现场 浙江龙泉宝溪乡溪头村位于浙闽边界,风景秀丽,古朴自然。该村拥有的保存完好的“龙窑”共7座,是近现代龙泉青瓷的发祥地。 此间举行第三届世界青瓷大会上,该村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陈家窑”正式开窑。100多名青瓷匠人制作的350余件龙泉青瓷,经历30余个小时的烧制后面世。 “龙窑”是“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主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前建成且尚可使用的“龙窑”被当地青瓷匠人称为“老窑...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尝山西面食、喝老陈醋饮料、看戏曲表演——近日在台北举行的“三晋文化·宝岛共赏”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演活动上,台湾观众从视觉、味觉、听觉多角度体验了山西的丰富人文风味,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认同。 这项活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共同举办。除了播放山西非遗的纪录片和大陆非遗专家田青教授的精彩讲座视频之外,台北现场还展示了漆器和布艺等山西特有的手工艺品及特色小吃,特别编排了以山...
查看更多
要闻
近日,由中宣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国家文物局人事司联合举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全国基层干部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线上研修班”在全国文化和旅游干部网络学院进行授课。来自全国重点县(区)从事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工作的74位基层管理干部及优秀业务骨干参加此次培训学习。 本期培训班是“2020年全国文艺业务骨干系列培训”7个班次的收官之班,课程设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两大板块为主题,综合运用专题...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58期:2020年11月30日—12月13日 ▲“2020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论坛”在广西桂林举办 ▲《智化寺京音乐》(复合出版物)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学科建设”国际学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东德州推动非遗进校园 德州市文化供图 近年来山东省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完善,已从单纯的项目记录向全方位记录传承2.0时代迈进。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着力完善非遗调查记录体系。配合文化和旅游部完成非遗资源普查和专项调查,全省共普查各类非遗线索120多万条,进一步厘清相关实物、资料。率先开展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立省内专家库、建立“学术专员、执行团队、省中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等,保证国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尽管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早已在山东济南闭幕,但展会期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依然令人振奋:济南市定向投入300万文旅惠民消费券,激发群众消费热情。徐州香包针棒产品每天销售破万元,鲁渝扶贫工坊所有货款全部投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再生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放在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在促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上。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保护传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在做好...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0年12月9日,2020-2021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拍摄方案论证会在福建省艺术馆三楼会议室召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苏忠明,福建省艺术馆馆长、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陈秀梅,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谢忠军及论证会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苏忠明处长强调,要做好传承人记录工作,一是要以传承人为出发点,纵向广义考量传承人身边的人和事,要注重挖掘传承人本身的特质,让项目更加立体丰富;二是要提升学术专家的重要性,对存在的问...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全面推进广西非遗精准扶贫和促进就业增收,助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相关企业拓展市场,2020年12月12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联合主办的“壮美广西·多彩非遗”2020广西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北京)展示展销活动在北京广西大厦举办。 图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彬宣布活动开幕 图2 开幕式现场合影 自治区...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社会上一直以来存在着“原生态”“本真性”与“活态性”“再造性”的探讨。这两种角度从更长远的影响来看,应该都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手段。“保护”肯定是非遗的总要旨,但遗产的“复活”一定是个大方向,其间,设计可能会成为最好的嫁接和转换方式,而由此开创的保护与传承新建构体系,也将会成为一种大众生活综合体新格局的起点。 【关键词】 设计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手段;实践与效应...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 2004年中国剪纸申遗时,推出了22位来自民间的代表性传承人,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基层文化工作与剪纸社团共同活动的成果,也是高校非遗新学科社会参与的结果。民间社区文化自发传承的惯性,与社会化的文化变迁发展,构成了世纪交替之际的文化张力。乡村社会生态的变化削弱了文化自发传承方式的延续,我国非遗四级管理机制与传承人管理条例,为文化带来新的张力控制。代表性传承人关联着社区文化的传递,他们的生存状态成为非遗面向未来的一个预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