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9   星期四   农历五月初三   
搜索
专题报道
钧瓷烧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坚守手工制作的底线    “手不离泥,泥不离手”。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上,国家级非遗项目钧瓷烧制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任星航的技艺展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只见他撸起袖子,拿起从河南禹州带来的陶土,开始在转盘上拉起坯来。仅几分钟,原本硬邦邦的泥土就迅速幻化成了一个造型精美的器皿。能在现场如此近距离地观看到和泥、拉坯等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不少人大开眼界、直呼过瘾。    钧瓷始烧于唐代,成熟、鼎盛于宋...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李长春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4日下午来到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    下午4时许,李长春来到展馆,听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情况介绍,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演示的精湛技艺,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技艺特点和传承发展情况。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亭皮影戏鼓声灯影里的瑰宝——为更好传承下去,皮影戏走进课堂李泳君 崔维成   陈守科在幕后表演     皮影戏由两人组成,一人操作演唱,一人敲打锣、鼓、梆子伴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作小电影,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皮影戏在全国都有流行,在枣庄地区大概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当时的贫苦农民为了养家糊口,就四处拜师学艺。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会东西游,吃穿不犯愁。”    山亭皮影系祖传,已传到第四代  52岁的山亭皮影戏传承人陈守科,在台儿庄古城内有一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拂去历史的尘封:对荆州高校学生非遗体验的思考吴丹   鼓盆歌、马山民歌、挑担围鼓……和许多地方一样,在荆州,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老玩意”,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民间艺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很多非遗项目濒临灭绝。  在荆州,有这样一个大学生社团--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研究社团(简称“长大非遗社团”)。该社团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11年的暑假,长大非遗社团又组织社团成员奔赴各自家乡或留在荆州进行非遗调查。近日,记者倾听了他们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如何把握非遗保护与开发的“度”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之一,“生产性保护”的实施给非遗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思路。然而,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在面对市场开发和销售的过程中,也时常迷失方向,如机器刻制的皮影、复制印刷的唐卡等,这些机械产物使得非遗制作技艺发生了扭曲和改变。如何把握好非遗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度”,怎么更好地实施“生产性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举办期间,文化部非遗司在京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就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生产性保护难题:弟子难招  人才难留   - 关注焦点   2012年2月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京开幕。   这次从全国共选取180多个项目参展,它们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活动邀请160余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   这次展览显示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作用和成果,也为今后非遗的保护提供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朵云轩木版水印生产性保护见成效 水墨朵云又一春曹玲娟    【阅读提示】曾几何时,非遗被尴尬地称为“非常遗憾”:想传承,后继乏人;走市场,容易变味。有没有新路能走?不少非遗保护单位都在犯难。近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被授牌,对那些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非遗项目有所启示:以保持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市场手段,将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行“生产性保护”。在这方面,上海朵云轩的探索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文非遗发〔20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  为进一步规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主席令第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现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手工技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在乡风民俗间顽强生存         笔墨纸砚、年画、织锦,这些寻常物件与我们相伴百年千年,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渗入了我们的情感。   由于时代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这些传统的文化形态都在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手工技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它的活态性和传承性,因此,相比那些整体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的遗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文化在生活中传承  中国民间传统佳节元宵节期间,文化部等部委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于农历正月十四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88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的珍贵实物近2000件参加展览,近17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场为欢度佳节的观众展示精湛技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农展馆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