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9   星期三   农历六月十五   小暑 小暑
搜索
贵州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地方新闻
近日,贵州省确定设立“武陵山区(黔东)文化生态保护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黔西北文化生态保护区”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 贵州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在贵州省境内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民众参与度高、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保护区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赖以孕育、滋养...
查看更多
“基因解码” 做足遗产“转化”文章​——走出以文脉传承赋能共同富裕的“浙江路径”
专题报道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强调,要将传承中华文明摆在突出位置,使之成为共同富裕新征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支撑,为浙江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大力量。由此,传承好浙江历史文脉,更好地促进全民精神富有、赋能物质富裕,成为浙江文旅人的使命。 “加强文化基因解码,挖掘文化遗产背后...
查看更多
四川非遗:寻找传承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专题报道
曲木史伍 马赵凌云 杨华珍在指导学生 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暨优秀保护案例评选活动29日在成都落幕,分别颁出10位非遗年度人物和4个类别的非遗保护案例,为我们勾勒出四川非遗保护传承生机勃勃的实践。在传统印象中,非遗急需政府投入、生存岌岌可危、与时代存在脱轨,但近年来,四川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涌现出一个个值得书写的案例。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一组非遗保护传承新观察,以小见大...
查看更多
第二届“一带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遗文化交流论坛在京举行
要闻
论坛现场 第二届“一带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遗文化交流论坛6日在京举行。论坛分为“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思考与联想”“盛世六合·献礼非遗20周年”“和合之美·中阿文化命运共同体的新机遇”三部分。 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连辑现场为本次活动发表致辞。潘震宙表示,中国现在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
查看更多
“茶香云南 共享非遗”专题摄影展在昆明翠湖公园开展
地方新闻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茶文化传承弘扬,做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后续保护工作,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部署全省开展“茶香云南 共享非遗”系列宣传活动。1月6日,茶文化专题摄影展在昆明翠湖公园开展。 茶文化专题摄影展 本次摄影展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昆明市园林...
查看更多
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总结2022年工作 部署2023年任务
要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守正创新、自信自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
查看更多
创新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能够为旅游业注入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促进旅游业更好发展;能够在旅游中进一步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影响力,促进非遗的传播和合理利用,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的优质资源,旅游是传播非遗的重要渠道,两者融合发展有着深厚基础和广阔前景。推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示非遗时代魅...
查看更多
传承制茶技艺的年轻人
专题报道
图①:周正祥在茶园里查看茶树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图②:石濡菲正在采青。(摄影:本报记者 李纵) 图③:聂霖在摇青制茶。(受访者供图)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 如今,我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从业人群、茶产量及产值均居世...
查看更多
当旅游遇上“非遗”,玩出不一样的“文化味儿”
专题报道
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的苗族蜡染工坊,村民在画蜡画。(新华社发) 河北省丰宁县非遗布糊画就业工坊,手工艺人在制作兔年主题布糊画。(新华社发)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省宣传展示暨第二届三亚南山非遗节展示多个非遗项目。(新华社发) 扎染技艺传承人在中国-南亚博览会上展示扎染作品。(新华社发)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
查看更多
“人类非遗”让山海留香
专题报道
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近日,中国茶再次惊艳世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涉及我国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白茶萎凋工艺之日晒 神人共啜 太姥传奇 神话是历史的发端,福鼎白茶史也不例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