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8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一   立夏 立夏
搜索
吕团结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5月生,安徽省潜山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83年进入故宫文物修复厂(今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铜器修复室,师从赵振茂研究员学习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从业三十余年间,修复故宫藏商代兽面纹马饰、父乙鼎、旅爵、山字兽面纹花觚和唐代虎纹方镜等大量一、二级青铜文物,复制各类青铜文物百余件,并多次参与各博物馆藏青铜文物修复与复制工作。注重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的总结与传承,撰写修复报告多篇,有学术论文发...
查看更多
郭文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53年3月生,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9年进入故宫文物修复厂(今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先后师从冯忠莲、陈林斋、金仲鱼,学习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从事古书画临摹复制工作四十年,代表性临摹复制作品有西汉《马王堆帛画》,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赵佶《听琴图》,明唐寅《孟蜀宫妓图》,清郎世宁《花卉册》,清艾启蒙《十骏犬图》,故宫太和、中和、保和殿匾联等,两次赴香港展出临摹作品。著有《书画临摹基...
查看更多
陈新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5月生,浙江省金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岁开始学艺,师承婺州窑烧制艺人经作能,后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关宝琮为师。曾担任金华古方美术陶厂厂长。传承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继承发展跳刀法和点褐彩传统技法,作品釉色纯真,格调典雅,章法有度,古拙质朴,既体现了造型稳重雅致的风格,又彰显了阳刚雄壮的气势。代表作有《婺窑青釉刻宝相花壶》《婺窑遗韵》《婺窑器之韵》等...
查看更多
王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8月生,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代钟表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7年底进入故宫博物院,师从马玉良,从事文物钟表修复保护工作。从业四十余年,修复包括瑞士魔术人钟、英国象拉战车钟表、瑞士鸟音瓶钟、英国铜镀金翻伞转花钟等在内的各类文物钟表数百件。主持故宫博物院《故宫藏几件英国钟表的维修及擒纵机构研究》《铜镀金嵌料石升降塔钟机芯的设计与结构原理的研究与制作》等课题研究。多次参加国际交流,注重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提升古代钟表修复技...
查看更多
路志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1年生,河北藁城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副主任医师、教授。路志正幼秉家学,先后拜孟正己、王布举为师,得其真传。路志正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继承并发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以胃气为本的中医学理论。组方升降相宜而顾润燥,对湿邪为患独具心得。提出湿邪不独南方,北方亦多湿之论。辨别湿证从头重如裹、肢身困倦、口黏腻、舌胖苔腻水滑、脉濡细涩的特征入...
查看更多
王绵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3年生,2009年去世,江苏南通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王绵之出身中医世家,1938年从父亲王蕴宽学医,为第十九代传人。1957年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经过六十余年的研究、实践,对历代方剂文献进行系统地分析整理,选出适合现代中医院校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内容,分门别类,编写教材,配合教学参考资料,制定完整的教学大纲。在临床实践中,崇尚“王道”,主张“寓防于治,遣药组方...
查看更多
颜德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0年生,江苏丹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长春中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2002年至今任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主任、上海市曙光医院终身教授。颜德馨出身医药世家,其父是孟河医派名医贺季衡的门生。颜德馨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56年调入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他潜心研究活血化瘀疗...
查看更多
曹洪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当研究生期间,师从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张琪教授和黄炳山教授。他首次提出病毒性心肌炎“大气下陷”病机学说,应用益气升陷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心阳亏虚、痰瘀阻络的理论,应用温阳益心法治疗冠心病;确立透邪解毒为SARS的早期治法...
查看更多
吴咸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25年生,辽宁新民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天津市南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9年起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研究工作。1975年创建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并任所长至今。吴咸中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理论,确定“六腑以通为用”在急腹症治疗中的基本原则,创立急腹症治疗“八法”,并以通理攻下法为重点,提出“肯定疗法、摸索规律、改革剂型、探索机理”的临床研究思路和“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
查看更多
陈可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师从名医冉雪峰和经方派大师岳美中教授,主要研究冠心病以及高血压临床治疗及作用机理、冠脉再狭窄的防治及其机理,以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在几十年的心脑血管病临床及研究中,陈可冀积多年的临证所见,将血瘀证归为久病多瘀、温热病重证必瘀、创伤外证多瘀等类型,根据不同病因,善用活血化瘀,兼容其他治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治疗心血管...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