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保护要为持有这些文化的老百姓造福祁庆富      1985年6月,经过认真准备,“贵州侗族建筑及风情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拉开帷幕。时任外交部顾问的韩念龙陪同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苏联等3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联合国官员共100多人,专程前往观看了侗族村寨的鼓楼和花桥模型、图片。联合国机构的一位官员感叹道:“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由侗族拦路酒开始,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展演贯穿展览始终,时任中共...
查看更多
论坛
 长阳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的启示 黄柏权 彭林绪 罗一萌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总人口40余万,土家族人口占47%。半个世纪以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做了大量工作。我们曾多次深入长阳,调查研究该县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的情况。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长阳在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这一模式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在实践中形成的模式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长阳县政府就及时派出专...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多样性与亚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许利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基、源泉和生态场。  只有尊重和保护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传承。只有文化得到传承,人类的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才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以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为重要标志的全球化浪潮,冲击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讲,全球化弱化了文化的边界,造成了所谓的“文化冲突”,有人称之为“创造性的破坏”。这种破坏在更大...
查看更多
论坛
 我对“非遗”产业化问题的思考刘锡诚     “非遗”保护问题,成为文化工作者和社会的焦点之一。“生产性保护方式”口号提出未久,“产业化”的口号纷纷登陆媒体。到11月初,在互联网上搜索,竟达3800条之多。作为“生产性保护”的延伸,“产业化保护”的提出,同样备受争论。    (一)围绕“产业化”保护的几种观点    观点一:“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保护”不是一回事;“商业性经营”和“产业化开发”不是一回事    2009年2月,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广东与东盟“非遗”保护传承交流会开幕           咸水歌起,粤曲韵动,英歌舞翩,看在东盟7国文化界嘉宾的眼中,新鲜又精彩。11月22日,广东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开幕,丰富的广场演出和展览让嘉宾们领略广东非遗项目的魅力。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杨治,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市长陈云贤,副市长麦洁华等参加了开幕式。    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7国文化界嘉宾,港澳文化官员和来自国内的著名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论坛
 传统戏剧的生产性保护 没有剧目剧团就不能生存安 葵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工艺等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引起热议。生产性保护也是传统戏剧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和一条重要途径。“生产”二字对于传统戏剧来说并不是外来语,每一个戏剧院团日常的头等大事就是“剧目生产”或曰“艺术生产”。没有剧目生产剧团就不能生存,而传统戏剧是依靠剧团进行保护的,因此没有剧目生产也就谈不上传统戏剧的保护。  剧目生产的三方面内容  戏剧院团剧目生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保留剧目的上演;传...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蔡武:要剔除非遗中的迷信色彩等落后的因素   中新网11月26日电 26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处理好民俗与迷信的关系,剔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迷信色彩等落后的因素,提炼出与现代文明要求相适应的、体现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成分,促进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俗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蔡武认为,民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历史传承性、群体性等特点,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民间的智慧、信仰、情感、愿望,也渗透着民族民间的伦...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09年11月26日至27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文化部蔡武部长、周和平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文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专家代表,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有关负责同志共15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周和平副部长主持。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部署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工作,总结近一年来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论坛
 富裕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吗?――以河北霸州胜芳古镇为例项  阳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一个世纪,此前的中国虽然也一直在演化,但却没有脱离农耕文化的样态。在音乐文化领域,20世纪与此前最大的不同是西方专业音乐文化对中国专业音乐文化构成的影响和冲击。当西方专业音乐文化在中土被接纳的同时,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母机”接受西方模式,并形成了侧重于某些层面功能性使用的理念。    20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实际形成了两个传统,一个是历史音乐文化的大传...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绝艺荟萃宝岛   展示民族风采―― “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在台湾上演藏族山南卓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朝鲜族农乐舞 全体演员谢幕    2009年11月7日晚,由中华文化联谊会、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县文化局、台中市文化局、台中县文化局和台北市国立乐团参与合作举办的“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在台北中山堂拉开序幕。此次演出活动是“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