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专题报道
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趋向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传统文化复兴、传统工艺振兴最根本的动力。如何使传统工艺走进日常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摆在所有传统工艺从业者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传统工艺振兴案例汇编丛书”的第一部《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陈岸瑛编著)正式出版,该书收纳了全国范围内20个不同类型的传统工艺振兴...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5月27日下午,2019年河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新闻通气会在郑州顺利召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闫敬彩、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裴景岭、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调研员周学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于洁,以及30多家媒体记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新闻通气会现场(摄影:尚雨田) 出席会议的领导(摄影...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35期:2019年5月13日—5月26日 本期信息一览: ▲ 2019年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 2019年度第二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重庆举办 ▲“中国史诗传统”展...
查看更多
要闻
不久前,在广州先烈东小学珠江新城校区投票初选产生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会场IP形象,日前进入专家论证与命名征集阶段。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召集来自非遗、媒体、工艺、设计、动漫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专家评审会,围绕卡通形象设计升级建言献策。 作为广东非遗首个IP形象,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会场IP形象,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委托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由南方报业传媒...
查看更多
论坛
“亚洲经验”( Asian Experiences) 一词最早来自经济领域,主要指上世纪 80 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以及后来中国经济崛起的奇迹。由于发展阶段、先天禀赋、文化历史的差异,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和问题解决方式往往有自身特点。文化发展,更有内在的复杂性,从亚洲自身的文化现实和视角出发,考察当前生态和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并探讨内在的架构和基本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亚洲国家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对应于中文语境“原生态”一词的“本真性”(authenticity)早在201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决议规定禁用或慎用。而在中国音乐界,“原生态”仍被作为代表着非遗保护方向的标准词汇广泛使用。“原生态民歌”从“民歌”到“唱法”在一定意义上经历了一个被建构的过程,更经历了语境化、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过程。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立场的不同步,造成“原生态民歌”登上大众传媒后,歌手与学者在诉求上亦存在根本差异。我们有必要对“原生态”现象及...
查看更多
论坛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盛况空前。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共聚一堂,就亚洲文明的诸多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笔者参加了“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分论坛,并就“口头传统在文明互鉴中的作用”作了发言。 那么,为什么要提高对口头传统重要性的认识呢?这是因为口头传统是人类“古老常新”的信息技术,是人类“表达文化的根”。 1 人们大都认可这样的说法:人类的信息技术发端于口头传统,后来发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中国茶乡,大美溧阳。5月24日上午,一场由江苏省各地绿茶技艺非遗件承人为主体的手工制茶大赛,在美丽的天目湖畔桂林茶场内如火如荼的拉开序幕。120分钟的限定时间里,来自全省各地50名参赛者领取茶树鲜叶500克,凭藉现场提供的60cm口径电炒锅(3000W)1只、炒茶用棕帚1把、制茶专用油1支、竹匾3只及其它制茶辅助用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茶香扑鼻……这是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江...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侗戏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处于弱势的侗族文化主动接受并学习汉文化的产物。从汉戏到侗戏实质上是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其间侗族柔性的民族性格和以柔为美的审美取向起着主导作用。从表象看,侗族不过是接受一种艺术形式,但它对侗族文化的发展却有着发人深省的深远意义。在它柔弱的形态里蕴涵坚守自我民族文化根基、促进自我民族文化发展、展示侗族人直面强势文化冲击、善于吸收先进文化并结合本民族文化创造发展的内在力量。 作者简介:周帆,遵义师范学院教授;黄守...
查看更多
访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致力于促进在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从1984年开始在中国设立驻华代表处,35年间,始终积极致力于在东亚五国促进教育、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化、传播与信息五个主要领域的工作。 “联合国在华40周年”系列报道的第五集,我们对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Marielza Oliveira)进行专访,请她介绍中国的发展变化和联合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