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2018)
2019.02.14
国家相关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 办非遗发〔2018〕46号 河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扶贫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促进就业增收的独特优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查看更多
南宁:邕剧
传承
经典 唱响邕州神韵
2019.02.14
专题报道
群众在戏棚里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邕剧演出、稚嫩的少女向邕剧名伶拜师学艺……在广西南宁的新会书院里,一张张老旧的黑白照片诉说着邕剧百年来的故事。 邕剧是广西地方剧种之一,因活动中心在古邕州(南宁的古称)一带,且用邕州官话演唱,故被称为“邕剧”。2008年,邕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邕剧与其他剧种的区别主要在于表演形式、音乐唱腔和武功特技上。“邕剧以文武戏见长,表演风格大开大合,线条粗犷有力,淳朴雄壮,在戏...
查看更多
建窑建盏的前世今生
2019.02.14
专题报道
从左向右依次为宋代油滴建盏、宋代曜变建盏、宋代兔毫建盏。(光明图片)现代紫荆花油滴建盏。(摄影:陈琦辉/光明图片)福建省建瓯市北苑皇纲工艺厂工人采用传统工艺仿制大型建盏。(新华社发)福建省建瓯市北苑皇纲工艺厂85岁的陶瓷艺人黄志松(左二)在查看工人烧制的建盏。(新华社发)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陶艺大师陆金喜将刚刚烧制的建盏出窑。(新华社发)一片茶叶,滑入盏中,与水交融,散出芬芳,平和恬淡。一只盏杯,厚重拙朴,与叶起舞,丝丝相扣,浸漫无声。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
查看更多
如今你还贴年画吗?它曾是春节“报春花”
2019.02.14
专题报道
每逢春节,尤其对一些生活在农村的80后来说,买几张年画贴在家中,几乎是过新年经久不变的记忆。抱着鲤鱼的胖娃娃,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不一而足。如今,有人说,时光流逝之中,年画似乎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流行,在一些大城市家庭中难觅身影。它,还能重新在新年里热闹起来吗?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年画原是春节“报春花”顾名思义,年画一般在过年时张贴。再往前追溯,它的起源还与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有关。它的名字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宋代叫做“纸画”,明...
查看更多
春节与非遗:古老的河北罗庄打铁火愈加兴盛
2019.02.14
专题报道
打铁花(打铁火)是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古老者已有千年历史。目前,打铁花已成为多地新春民俗旅游的重要观赏项目,在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也有相关情节。打铁花目前已有多个不同的打法和流派。今天,我们走进河北井陉,以点带面,一览其中风采。“打铁火喽!” 在新春庙会这天,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罗庄村3000多村民和前来参观的游客们,最期待的当数晚上那场古老又热闹的打铁火仪式了。罗庄打铁火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表演时,艺人将烧得滚烫的铁水,洒向树枝,经碰撞后火花四...
查看更多
土家族“民艺世家”的“非遗”
传承
路
2019.02.14
专题报道
资料图:土家族民间艺术。 吴勇兵摄 农历除夕下午,55岁的毛方明再次喊上春节返乡的儿子儿媳,在家中一起熟习土家族撒叶儿嗬,“希望你们能把这门古老艺术继续传下去。” 土家族撒叶儿嗬历史悠久,源于古代巴人的战舞和祭祀仪式。2006年5月,土家族撒叶儿嗬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毛方明家住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白溢坪村,自其曾祖父开始,四代都是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土家族撒叶儿嗬、薅草锣鼓、土家族打溜子等传统艺术毛方明都掌握。2018年...
查看更多
创新、
传承
、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
2019.02.14
专题报道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多地节庆活动中记者发现,传统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通过春节走近公众,在不断地创新、
传承
、活化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北京:传统年画在春节“焕发新生”大年初一一早,在北京一得阁艺术中心举办的“年画重回春节”展览上,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项目的各地年画纷纷亮相。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添麟和王添麒一边饶有兴趣地欣赏门神、灶王爷年画,一边不时向父母提出各种问题。“之所以选择来文化气息浓郁的年...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认真办理重点督办建议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
2019.02.14
要闻
从以前的“空心村”变成如今的“人气”村,文化扶贫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麻料村村容村貌大变样:依托传统工艺工作站,麻料村以传统工艺“银饰锻造技艺”开展银饰创新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培训,生产游客喜爱的银饰和纪念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文化和旅游部门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新探索,同时也是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认真办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
查看更多
甘肃敦煌传统民俗扎堆“春节档期” 促非遗保护
传承
2019.02.14
专题报道
图为敦煌社火比赛。张晓亮摄“欢乐之春”社火赛、“鞭牛迎春”打春牛、“翰墨咏春”送春联、“梨园之春”戏曲颂等传统民俗“文化大餐”,今年春节期间在甘肃敦煌密集上演。包括12个系列、130余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非遗技艺展示,使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
传承
。图为敦煌社火闹新春。张晓亮摄敦煌市委宣传部13日发布消息称,春节期间一系列“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
传承
中华文脉,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全面提升民众文化素养起到了...
查看更多
地方高校如何
传承
区域非遗
2019.02.13
论坛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界定为:面临“被各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是非遗大国,而随着现代生活的演变,传统非遗一方面大受国内外文化消费者的喜爱追捧,一方面又正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
传承
危机。今天,我们刊发此版,就是想从教育的角度,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有后、
传承
有序的现实途径。希望为读者们带来思考,也带来启...
查看更多
1
773
774
775
776
777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