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淮阳召开
2018.03.22
地方新闻
3月18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周口市淮阳县召开,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鹏主持会议并做总结讲话。 会议首先通报了全省2017年所做的
非遗
工作,来自18个省辖市的主管局长及部分
非遗
科长进行了发言交流。大家对各自去年的
非遗
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提出了工作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孙鹏在总结发言时说,仔细回顾一下,其实我们的
非遗
工作成绩是显著的,可以列出一大串,比如一些名录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传承人队伍体系也逐步完善,相关...
查看更多
建造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2018.03.22
论坛
中国戏曲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意义重大。戏曲不仅一般地形成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最终铸成中国文化的品牌特征和民族魅力。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里为戏剧下的定义。在这里,戏剧即戏曲。据考证,中国戏剧在原始社会就具雏形,在传承中华文明和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
查看更多
徐竹初的偶人世界
2018.03.21
人物
图1 “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现场 图2 “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现场 2018年2月6日,“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主要展出了徐竹初、徐强父子创作的大量经典木偶雕刻作品,总计300余件(组)。这些展品形象丰富多样,表情细腻传神,彩绘用色大胆,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传统木偶与漳州民间文化的深度融合,同...
查看更多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送审稿)》开征意见市区两级政府拟建
非遗
保护机构
2018.03.20
地方新闻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送审稿)》3月19日开始在市政府法制办公开征集意见,《条例》提出,市和区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应当配备专职人员,保护机构在同级文化主管部门领导下承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利用相关的具体工作。 《条例》规定了政府在保护
非遗
上的责任,市和区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利用经费一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将相...
查看更多
第九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盛大开幕
2018.03.19
地方新闻
气势磅薄的陕西韩城行鼓、诙谐幽默的河北昌黎地秧歌、雄险欢腾的广东醒狮、曲令丰富的青海花儿…… 陕西省:韩城行鼓《龙啸九天》河北省:昌黎地秧歌《炫舞奤风》广东省:广东醒狮《南国雄狮展英姿》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上午,第九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周口淮阳羲皇文化广场隆重举行,9个省份的
非遗
项目依次登场,使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观众在“龙抬头”的日子里尽享原汁原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盛宴。当天一大早,古都淮阳已披上了节日盛装,虽然天空中...
查看更多
官民协作:中国
非遗
保护的本土实践之路——以河北涉县女娲信仰的400年保护历程为个案
2018.03.19
论坛
摘要:现有的
非遗
话语常常将UNESCO框架下的
非遗
保护工程作为新生事物,与中国近现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相对照,以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则以河北涉县娲皇宫及其女娲信仰为个案,梳理其自明、清、民国直至当代的近400年本土
非遗
保护实践的历程,凸显历史上不同行动主体在相关方面的长期工作,认为中国本土的
非遗
保护实践有着漫长的历程,它为21世纪初UNESCO发动的
非遗
保护工程在中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内因,对后者的评价,应当放置于本土
非遗
保护的整体历史中加以关照;不...
查看更多
加强
非遗
传承和保护 让
非遗
为更多人了解
2018.03.19
专题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祖伟接受新华网采访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祖伟接受新华网采访。在谈到
非遗
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时,他表示,既要做好
非遗
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让
非遗
为更多人了解。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您作为
非遗
传承人,如何看待
非遗
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非遗
怎样才能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王祖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
查看更多
田静:传承
非遗
助力乡村振兴
2018.03.19
专题报道
在全国政协委员田静眼中,泥与火的交融,造就了充满魅力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而对建水紫陶制作技艺的“传”与“习”,也如泥火交融,催生出带动一方的致富产业。 作为建水紫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记得自己年少学艺时,正值建水紫陶的低迷期,连制陶世家都出现无人承业的心痛境况。发自内心的热爱,让她在艰难的学艺路上坚持了下来,并系统掌握了紫陶的全套制作技艺。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建水紫陶迎来了新的发展期。此时,已在行业中独树一帜的田静,用自己的工坊...
查看更多
振兴传统工艺,为地方发展提供新动能
2018.03.19
专题报道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绣娘们在赶制作品 在今年两会的“代表通道”上,来自贵州的“90后”赤水竹编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带领当地群众依靠竹编发展特色旅游工艺品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大群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意识不断深化,相关工作次第展开,工作成效逐渐显现。特别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杨昌芹一样通过振兴地区特色传统工艺...
查看更多
《唐卡》: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传达
2018.03.16
论坛
舞剧《唐卡》剧照 唐卡(藏文音译)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青海省演艺集团与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合作演绎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将青海本土的舞蹈、音乐、绘画及民俗有机融为一体,以故事化的舞剧形式巧妙颂扬了唐卡艺人以生命作画,虔诚而坚毅地传承、弘扬唐卡绘画艺术的精神。该剧的绚丽登场,使观众在欣赏“活态...
查看更多
1
781
782
783
784
785
100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