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黄朝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布依族,1926年生,2008年去世,贵州册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戏代表性传承人。黄朝宾1934年开始师从第八代戏师学习技艺,精通“小旦”“小生”“文官”“武打”等角色,熟练掌握布依戏伴奏乐器二胡的演奏。1953年赴广西拜师学艺,吸收壮北戏技艺,发展了布依戏的表演,回乡后在乃言河流域传授布依戏,使该地区布依戏至今保留着演出古装戏的艺术传统,1960年任乃言布依戏队戏师迄今。他主持戏班,编导、排练的《武显王闹花灯》《转路调》等十多个剧目...
查看更多
罗国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布依族,1926年生,贵州册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戏代表性传承人。罗国宗自小喜好文艺,1948年在师承广西关志英、廖法伦等壮北戏师学习彩调后,结合布依族“谷艺”技艺,与罗建生创立弼佑布依戏队,至今演出不断。他是布依戏中第一个吸收运用彩调声腔编导演出的老艺人,先后培养出王安秀、覃松芳、覃忠海等布依族“谷艺”艺人。他创作编导、演出的《罗氏盛》《李卜长打铁》等十多个现代戏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和好评。
查看更多
吴胜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侗族,1948年生,贵州黎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戏代表性传承人,侗戏师。吴胜章10岁起跟吴照全戏师学唱侗戏,1969年在地扪村成立侗戏班,从事侗戏创作、编导及传播工作。他编写和演唱的侗戏,优美动听,自然流畅,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到他门上拜师学艺的有近千人之多。他编导和出演的侗戏有一百多部,主要代表作品有《梅良玉》《李旦凤皎》《祝英台》《珠郎娘美》等。
查看更多
张启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侗族,1962年生,贵州黎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戏代表性传承人,侗戏师。张启高自幼喜好演唱侗戏,1977年至1984年拜吴世龙为师,正式学唱侗戏,并进行创作,2005年被黎平县政府授予“侗戏师”荣誉称号。他至今已编导和演出侗戏一百余出,代表作品有《梅良玉》《李旦凤皎》《吉金烈美》《毛洪玉英》《珠郎娘美》等。他创作的八十多部侗戏中,《丁郎龙女》《刘意刘女》《杨门女将》《秦娘美》等至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查看更多
闭克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36年生,广西田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剧代表性传承人。闭克坚12岁拜北路壮剧第九代艺师黄福祥为师,学会旦脚、小生等多个行当的表演,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北路壮剧的曲调、唱腔和台步加以创新,特别是在传统“正调”基础上创新出正调连板、中板、高板、反板等板式变化,同时创新了“采花调”“十二月花调”“太平歌”“姐妹乐”“牡丹调”等曲调,丰富了壮剧的音乐唱腔。从1985年至今,他在滇、黔、桂三省区从事传统壮剧传授,使北路壮剧...
查看更多
张琴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壮族,1933年生,广西德保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张琴音师承南路壮剧老艺人赵孟伯,1951年组建德保县东安街业余壮剧队,并任主演;1959年在广西右江壮剧团任副团长兼主要演员。她擅长南路壮剧的传统唱腔及文戏的表演,是南路壮剧唯一健在的创建人。张琴音继承并发展了民间传统南路壮剧,创新了壮剧的唱腔、身段,同时吸收北路壮剧的表演风格,促成了壮剧南北路合流,丰富了壮剧的形体民族风格。她参加排演的二十多部戏剧均获得好评...
查看更多
巴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0年生,西藏乃东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南门巴戏代表性传承人。巴桑1963年至1981年在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公社业余文艺宣传队工作,之后分别在乃东县乌鲁木其演出队、山南文艺编辑部工作,1987年至今在山南地区文广局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办公室任副主任。1986年开始接触山南门巴戏(门巴阿吉拉姆),1987年在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哲蚌雪顿表演中,担任山南门巴戏编导,并获得集体二等奖。
查看更多
格桑旦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门巴族,1970年生,西藏错那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南门巴戏代表性传承人。格桑旦增1989年6月至1992年任贤村村委会副主任,1993年至2007年任勒村村委会主任,是门巴戏的代表人物。
查看更多
多杰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8年生,2013年去世,青海同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戏(黄南藏戏)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藏剧团团长兼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团长,一级编剧、导演。多杰太幼年入隆务寺学习,1971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代表作品有大型藏戏《诺桑王子》《苏吉尼玛》《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昂沙姑娘》《纳桑贡玛》等。
查看更多
仁青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6年生,青海同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戏(黄南藏戏)代表性传承人,二级编剧。仁青加1981年至1987年先后在青海省黄南州民族师范学校、青海教育学院学习,并向藏戏名人学习藏戏唱腔及伴奏,1987年至1989年在黄南州民族歌舞团担任编导,先后在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北京广播学院学习,2005年任青海省藏剧团、黄南州民族歌舞团团长。他曾在《金色的黎明》等大型藏戏中扮演过角色,为大中型藏戏担任过伴奏,设计过藏戏唱腔,编排过《格桑花...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