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13   星期一   农历八月廿二   寒露 寒露
搜索
“非遗”视野下戏曲传承发展的“三并举”
论坛
剧目是戏曲艺术得以生成与发展的根本条件,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有出现了具体剧目,才能将演员、观众“召唤”至剧场中实现人类“演”与“观”的社会活动,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戏曲艺术并实现其认知、审美、娱乐等各项功能。这就不难理解,剧目工作是我们讨论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三次全国剧目工作会议,反映出主管部门和戏曲艺术工作者对剧目问题的高度重视。当传统戏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也主要体现在...
查看更多
黄飞松
2019.12.22
黄飞松
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宣纸”这一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的? 黄飞松:最早记载宣纸这个名称的,是唐代张彦远[ 张彦远:(815—907年)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所写的《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内容是“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其中就直接有“宣纸”这个词。他的高祖、曾祖、祖父在唐代应该是三代为相,家藏藏书、字画特别丰富,从小受到熏陶...
查看更多
陈彪
2019.12.22
陈彪
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根据我们国家现在手工纸的存续状况,手工纸大致可以怎样分类? 陈彪:手工纸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从有没有加工的角度来说,可以分成原纸和加工纸。我们先来讲原纸,原纸从不同的角度也是有很多的分类,如从原料来分,有麻纸、皮纸、藤纸、竹纸、草纸,也有混合原料纸,比如宣纸,它是以青檀皮纤维为骨,沙田稻草纤维为肉,也可以把它归为皮纸,也可以说它是混合原料纸...
查看更多
汤书昆
2019.12.22
汤书昆
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宣纸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汤书昆:实际上在今天的标准宣纸出现之前,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代的名纸,也是高端的书画类用纸。我们现在知道非常有名的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五代十国南唐徽州地区劳动人民所产的一种名纸。],澄心堂纸是五代时候的宫廷纸,澄心堂纸从现在留下来的北宋初的人如欧阳修、梅尧臣的描述中,都是很好的纸,他们都是政府的高级官员,也是当时的文...
查看更多
技艺特色
2019.12.21
技艺特色
技艺特色
宣纸人怀揣一颗匠心,在专注与执着中,用他们的精湛技艺成就了宣纸,也为守护中华锦绣文明贡献了力量。 一、原料加工粗中有细,漫长、繁复、严格的工艺成就宣纸的品质 原料加工尽管不在“捞、晒、剪”三大核心技艺范围内,但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其他环节。缺少好的材料,后续的成纸制作和宣纸特性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宣纸制作,原材料加工的时间所占比例最大,流程最为繁复,工作也最为艰辛,是不折不扣的苦差事。但看似粗糙、艰苦的原料...
查看更多
纸乡俗语
2019.12.21
纸乡俗语
习俗
旧时,纸乡称宣纸厂为纸棚,宣纸工人为“棚花子”,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一些地方俗语收录如后。 一是社会俗语:“有钱的人家挂字画,种田的人家挂犁耙,没下数(修养)的人家老婆乱插话。”“长工短工,腊月二十四散工。”“有钱无钱,回家过年;青菜豆腐,全家团圆。” “穿靴带顶茂林吴家,开仓卖稻云岭陈家,冲担打杵小岭曹家,叮咚踢踏后山张家。” 二是技艺操作俗语:对摊晒原料的要求是“三根不搭边,石头不见天”;对捞纸的技术要求是“头遍水靠边,二...
查看更多
首届国际唐卡艺术展暨世界唐卡艺术大会开幕
要闻
“相约北京”首届国际唐卡艺术展暨世界唐卡艺术大会开幕式现场 承载多民族文化交流成果的数百幅唐卡精品“相约北京”,在严寒的冬日里碰撞出绚烂的火花。2019年12月19日上午,“相约北京”首届国际唐卡艺术展暨世界唐卡艺术大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 开幕式现场,相关部委领导、相关国际机构负责人、国内外艺术大师、国内外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青海省黄南藏族...
查看更多
澳门回归20周年丨你了解澳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专题报道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 我离开你太久了 / 母亲 /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1999年12月20日,在迈入新世纪的前夕,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伴随着《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历经风雨的“游子”终于回到祖国母亲怀抱。 廿载弹指一挥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澳门特别行政区迎来20岁生日。 今天,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日子。 过去...
查看更多
保护工作者访谈·胡文军
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项目的牵头申报社区(群体)和保护单位,它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胡文军:我们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1951年,当时是叫宣纸联营处,1954年改制为公私合营的安徽泾县宣纸厂,到1958年变为地方国营,1992年改制为中国宣纸集团公司,2013年改制为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我们现有员工1200人左右,年产宣纸大概500到600...
查看更多
罗鸣
2019.12.21
罗鸣
宣纸制作传承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您是怎么开始接触到造纸这个行业的? 罗鸣:我出生在泾县,但是我家和造纸这个地方(乌溪)隔得有点远,我家在和安徽芜湖搭界的地方,我高中毕业以后就考了一个当时叫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校里面有一个专业叫制浆造纸,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到造纸行业,大学毕业以后,因为那时候还是国家包分配,我爸要我回来,回来就到了这个企业(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就接触到了宣纸。以前我对宣纸不是非常了解,在学校...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