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廿七   
搜索
二十四番花信风
节气文化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诗词选粹
节气文化
春篇 《立春诗》 唐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偶成》 宋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歌
节气文化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每 月 两 节 不 变 更, 最 多 相 差 一 两 天。 上 半 年 来 六、廿一, 下 半 年 是 八、廿三。 注:《新华字典》附录版
查看更多
节气总说
2018.11.16
节气总说
节气总说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
查看更多
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记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景洲
人物
初夏时节,李景洲的登封窑传承保护基地内植物郁郁葱葱,更显静谧。如今,这里已成为很多人来河南登封研学、旅游的必到之处。每天前来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有时一个旅游团过来就能买走价值一两万元的产品。该基地为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南登封嵩山地区陶瓷遗址、遗存众多。李景洲成长在瓷区,从小就有在窑场玩耍、拣瓷器的经历。他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985年,那年李景洲31岁,在登封四中教书,学校与登封阳城遗址发掘地为...
查看更多
张爱光:在石头上“耕耘”
人物
5月下旬一个傍晚,记者慕名来到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山口镇,只见小楼林立,楼前楼后鲜花怒放、芳香袭人,一条河流清流潺潺、波光潋滟,让人恍如置身画中。 青田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丽告诉记者,集“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于一身的山口镇,是青田石雕的发源地和“四大名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之一的原产地,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而土生土长的青田人张爱光就耕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查看更多
景德镇:内外兼修 脱胎换骨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测试数据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一个在中华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声誉卓著的名字。这座城市延续千年窑火铸就的陶瓷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独特名片。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好陶瓷文化,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交流,让古老瓷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景德镇确立了“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科学与艺术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传承与创新结...
查看更多
其木德
2018.11.15
其木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鄂温克族,1965年5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温克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16岁开始向姥姥央吉玛学习民族传统服饰缝制技艺,成为其布秦氏族家中的传承人。1992年创办鄂温克服饰裁缝铺,之后创办鄂温克民族服饰加工部,制作加工通古斯鄂温克族四季传统生活套装。2007年组建通古斯鄂温克民族服饰表演队,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坚持免费传授技艺,积极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查看更多
白双虎
2018.11.15
白双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1年5月生,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格达乌拉祭代表性传承人。从医四十多年,为当地蒙古族百姓解除病痛的同时,传承博格达乌拉祭传统文化。2002年,带领民众恢复了博格达乌拉祭,并组织专家对祭祀地点及仪式程序进行了确定和规范。此后,每年组织民众进行博格达乌拉祭活动。2013年,组建扎赉特旗祭祀博格达乌拉协会,并培养了十余名徒弟。每年在扎赉特旗蒙古族中小学校开展博格达乌拉祭祀文化主题讲解活动。
查看更多
嘎尔迪脑日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48年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察干苏力德祭代表性传承人。察干苏力德祭第四代传人。从曾祖父图门格日乐开始,家族一直致力于管理、组织和主持察干苏力德祭祀活动,至今已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致力于完善祭祀仪式,于2002年基本恢复察干苏力德祭祀全貌。同时,联系全国相关媒体,制作《蒙古帝国九斿大旗追踪》《遗失的察干苏力德》等十多部专题片,对察干苏力德文化进行专题报道。编辑整理出版《九斿白纛祭祀》《九斿白纛祭祀经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