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07   星期二   农历八月十六   
搜索
兴化木船 新时代扬帆远航
专题报道
好木料、好工具、好手艺成就了兴化木船的美名    地处长江流域水乡的古镇竹泓,隶属于江苏省兴化市,河流纵横、水网密布,船,便是这里千百年来出行的主要工具。摇荡在水乡间的小木船,除满足乡民们劳作出行之需外,哺育了一代代以木船制作为生的手艺人,也为竹泓带来了“造船之乡”的美誉。“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慢工细作,永不散箍。”国家级非遗项目——兴化小木船为何在竹泓长盛不衰?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上,他们有什么秘诀?    竹泓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由来已久,老一辈传下来的制船...
查看更多
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屋顶匠人”风雨37载
人物
邵成村正在修复广州陈家祠屋顶的垂脊狮子灰塑 记者黄丹彤  “屋顶匠人”风雨37载  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曾承接多项古迹修复工程    灰塑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除了陈家祠,在南海神庙、光孝寺、六榕寺等建筑文物中都可见到灰塑构件。  2008年,邵成村被广东省和广州市先后命名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灰塑’代表性继承人”,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灰塑,民间又称为“灰批”,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
查看更多
北京民间工艺美术专题展举办
地方新闻
    9月1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北京民间工艺美术专题展在京举办。    北京民间工艺美术专题展是展现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水平的公益性、综合性展览,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设置一个主题。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表现戏曲题材的比比皆是,本年度展览主题为“梨园艺韵”,遴选了百余位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家创作的240余件作品参展,包括京绣、脸谱、盔头、皮影、风筝、泥彩塑等40多个门类,在展示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和戏曲艺术各自独特意蕴的同时,也展现二者相互...
查看更多
“三栋屋”里藏着香港魅力非遗
专题报道
    在香港新界荃湾地铁站附近,坐落着一座被称为“三栋屋”的古建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香港历史最为悠久的客家围村之一,也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所在地。    眼前的这座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布局有如棋盘,左右对称,中轴线上建有前厅、中厅及祠堂,位于左右及后排的横屋将整个村庄围拢起来。它曾于1981年被列为法定古迹,1987年重修成三栋屋博物馆后,正式开放给市民参观。    走进三栋屋博物馆展览厅,“口传心授系列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论坛
一、基本情况为了做好执法检查工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先后到抚州市、高安市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工作开展前期调研。4月底,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执法检查方案,成立了由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任组长,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及省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5月28日,执法检查组召开全体会议,听取省文化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旅发委、省教育厅、省民宗局等部门贯彻实施条例情况的汇报,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6月上旬,执法检查组分为2个小组,分别到上饶、九江...
查看更多
壮族民歌为何能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专题报道
2018年4月17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弄务屯,瑶族姑娘在“三月三”活动中对歌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自古以来就以“歌的民族”闻名。壮族民歌形式、曲调、内容多样,在广大壮族地区,婚丧嫁娶、欢度节日、贺喜庆宴、祈祷祝福,甚至是割草打柴、耕地插秧,都会以歌传情、以歌表意,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2006年,“刘三姐歌谣”“那坡壮族民歌”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民...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工作站交流活动在黔举行
地方新闻
    8月29日、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贵州省文化厅承办的传统工艺工作站交流活动在贵州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活动并讲话。    为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措施,自2016年3月起,文化和旅游部支持相关企业、高校和机构在传统工艺聚集的地区陆续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截至目前,已支持全国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涉及刺绣、木雕、漆艺、金属锻制、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多个门类。    项兆伦指出,此次交流活动的关注点是传统工...
查看更多
第二届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展名瓷风采
要闻
  在北京前门大街举办的建窑建盏精品展上,从福建远道而来的建盏艺人现场展示拉坯。 李 雪 摄    记者从福建省南平市政府、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在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二届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29日至10月3日在南平市建阳区举办。    此次博览会设置了300多个展位,不仅展示了从古至今的建盏精品,还设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中国五大瓷区精品展区。同时将举行建盏精品奖评选、建盏公益拍卖会、亲子拉坯体验等系列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千年古...
查看更多
隐匿民间九百年 绞胎瓷重获新生
专题报道
    “先别看整件瓷器,咱们先看碎瓷片,瓷片的断裂处不是灰色、白色,而是和瓷器表面一样的彩色。”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的绞胎瓷展厅,撇开展架上造型优美、纹饰多样的成品瓷器,他先拿出几块碎瓷片给记者看,绞胎瓷的奥秘就藏在这不起眼的碎瓷片里。    绞胎瓷利用独特的绞胎技法,将不同颜色的泥块绞在一起,俗称“编花”,通过胎内纹饰变化来装饰瓷器,表里如一,内外相通。“绞胎瓷堪称‘编织’出来的瓷器。”柴战柱说。    尽管坐在展厅,柴战柱仍...
查看更多
文化保护传承在坪坦侗寨
专题报道
在坪坦侗寨举办的第十二届芦笙文化艺术节芦笙大赛现场    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的核心地带,有一个名叫坪坦村的古老侗寨,它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芦笙艺术之乡”等多个头衔。近年来,随着坪坦侗寨村民意识、观念的转变,他们自发加入到保护和美化古老侗寨的队伍中,用实际行动传承灿烂的侗民族传统文化,古老的坪坦侗寨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义务消防队保护古侗寨    7月中旬,坪坦侗寨上演了一场大型消防安全演练。这...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