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海州五大宫调
2018.12.14
海州五大宫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 海州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古称。海州五大宫调是指流布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体来演唱的艺术形式。 海州民众演唱小曲的习俗由来已久。明代嘉靖、隆庆以后,海州五大宫调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随盐业河运广为流传。由于地处苏、鲁接壤处,海州成为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交汇地带,历史上南北方的小曲杂调均在此流传生根,呈现出既融会贯通又诸调杂陈的特...
查看更多
嵊州吹打
2018.12.14
嵊州吹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嵊州市 嵊州吹打起源于民间的庙会活动。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嵊州就有“村民社赛”、庙会祭祀活动。千百年来世代相传,到明代中叶,境内村村有庙有祠堂,庙堂之中又有戏台。 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嵊州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东西乡两大派系,西乡一派以长乐镇农民乐队为代表,在传承中逐渐形成锣鼓与吹奏相结合的演奏方式,其中“尖号”的吹奏方法,将吹气演奏改为吸气演奏,使得号声更加高亢激越,穿透力、传递力更强。这种吸气演...
查看更多
舟山锣鼓
2018.12.14
舟山锣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舟山市 舟山市地处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以南的浙江东北部,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而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孕育了独特的民间艺术,舟山锣鼓就是其中的代表。 旧时的舟山锣鼓大多出现在民间乡里的红白喜事、庙会庆典及渔民祭海等活动中。1949年后,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在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参与和整理下正式定名为“舟山锣鼓”。在1957年莫斯科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舟山锣鼓曾荣获世界民家音乐比赛金质奖章...
查看更多
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2018.12.14
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茶亭十番音乐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的茶亭街。据清乾隆年间郑洛英《耻虚斋诗抄》中的《榕城之夕竹枝词》记述:“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由此可见,当时十番音乐在福州民间受欢迎的状况。很早以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为龙舞伴奏的打击乐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使用的乐器有狼杖、大小锣、大小钹等五种。人们为了避免五件乐器组合的单调性,在其中加进管弦乐器笛子、逗管、椰胡等...
查看更多
十番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2018.12.14
十番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龙岩市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乐器演奏而得名。客家十番音乐是历代客家民间艺人传承的民间器乐曲,其乐曲标题多描绘大自然及客家人生活习俗情趣,如《碧水山涯》、《湖光柳色》、《好花圆月》、《梅兰菊竹》、《莺歌燕舞》等。此外,客家十番音乐还吸收了历代戏曲剧种中的曲段、唱段和曲艺作品等。 闽西客家十番乐队无论乐手的人数还是使用的乐器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支十番乐队一般少则五到七...
查看更多
十番音乐(楚州十番锣鼓)
2018.12.14
十番音乐(楚州十番锣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淮安市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10件乐器演奏而得名。这种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在我国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广为流传。十番曲调大多来源于民间小调和哗牌(唢呐曲),同时也从戏曲、曲艺及歌曲曲调中吸取了不少养分,其演奏形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演奏时一般由掌板者充当指挥。 清代道光年间,楚州民间词曲家孙育卿将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首次南巡时随...
查看更多
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2018.12.14
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江都市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10件乐器演奏而得名。这种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在我国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广为流传。十番曲调大多来源于民间小调和哗牌(唢呐曲),同时也从戏曲、曲艺及歌曲曲调中吸取了不少养分,其演奏形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演奏时一般由掌板者充当指挥。 流传于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的邵伯锣鼓小牌子是苏中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形式,它...
查看更多
十番音乐(楼塔细十番)
2018.12.14
十番音乐(楼塔细十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10件乐器演奏而得名。这种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在我国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广为流传。十番曲调大多来源于民间小调和哗牌(唢呐曲),同时也从戏曲、曲艺及歌曲曲调中吸取了不少养分,其演奏形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演奏时一般由掌板者充当指挥。 楼塔细十番是流传在浙江省萧山南片的一种民间器乐形式,根据楼塔前辈的忆述,这种...
查看更多
十番音乐(遂昌昆曲十番)
2018.12.14
十番音乐(遂昌昆曲十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遂昌县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10件乐器演奏而得名。这种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在我国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广为流传。十番曲调大多来源于民间小调和哗牌(唢呐曲),同时也从戏曲、曲艺及歌曲曲调中吸取了不少养分,其演奏形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演奏时一般由掌板者充当指挥。 遂昌昆曲十番以民间器乐演奏传统昆曲曲牌,是我国一种极具特色的器乐表演形式。它...
查看更多
十番音乐(黄石惠洋十音)
2018.12.14
十番音乐(黄石惠洋十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莆田市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10件乐器演奏而得名。这种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在我国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广为流传。十番曲调大多来源于民间小调和哗牌(唢呐曲),同时也从戏曲、曲艺及歌曲曲调中吸取了不少养分,其演奏形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演奏时一般由掌板者充当指挥。 黄石惠洋十音源远流长,有“闽中雅乐”、“太古遗音”之称,主要流传于福建省莆田...
查看更多
1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