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游”的是与非
2009.06.14
“非遗游”的是与非
其他新闻
“非遗游”的是与非 新华社银川6月13日专电(新华社记者曹健)随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气大涨,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顺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破解了遗产传人生存困难以至于放弃传承问题,取得了旅游开发与保护双赢的效果,同时景区传承是否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味、一些景区为商业目的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引发保护人士担忧。 专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应合理适度,不可过度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成为旅游新亮点...
查看更多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 400年油纸伞火了
2009.06.15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 400年油纸伞火了
其他新闻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 的油纸伞火了伞厂的作坊就在镇上这座百年老宅院里油纸伞在非遗节上吸引了众多都市美女 油纸伞热卖,工匠们摆九斗碗为毕六富庆功 在第二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传承了400多年的泸州油纸伞以平均每天上百把的速度被一抢而空。同时,远在川黔交界处的分水油纸伞厂那部破旧的电话也不断响起。每次操着蹩脚的普通话接完订货电话后,油纸伞制作工艺第六代传承人毕六富就焦烂了头:“咋个生产得赢嘛?”非遗节带来的如潮订单没有让老毕高兴起来。差点濒于失...
查看更多
藏地“非遗”:矿物颜料 创造西藏的色彩
2009.06.15
藏地“非遗”:矿物颜料 创造西藏的色彩
专题报道
藏地“非遗”:矿物颜料 创造西藏的色彩 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而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急需保护留存和延续的状况。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整理过程中重要的资料提供者和手艺传递者,如果失去传承人,就意味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断裂与消亡。拉萨市古艺建筑总公司位于东孜苏路东边的尽头,在这里,一些掌握不同技艺、掌握不同物质材...
查看更多
苗族舞蹈变霹雳舞 民俗为何变了味儿?
2009.06.15
苗族舞蹈变霹雳舞 民俗为何变了味儿?
论坛
(文化观察)苗族舞蹈变霹雳舞 民俗为何变了味儿?一些申遗项目经过层层改造,变得面目全非 人民网记者 董 阳 6月13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技艺在上海徐家汇公园举行展演。图为中学生展演脚踏棉纺车纺纱技艺。 劳 任摄 6月13日是中国的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渐重视,各地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越来越大,申请非遗的热情也方兴未艾。但是,在这股热潮中,一些地方对非遗项目或随意改...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应避免短视化倾向
2009.06.15
“非遗”保护应避免短视化倾向
论坛
“非遗”保护应避免短视化倾向 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1日开幕,这一届“非遗节”的主题是“多彩民族文化·人类精神家园”。“非遗节”期间举办的天府大巡游等活动,集中展示了世界各国绚丽璀璨的民风民俗、民族风情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让人们再次思考如何更好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2007年在成都参加首届“非遗节”,两年来,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持续关注过程中,笔者欣喜地看到“非遗”保护日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查看更多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2009.06.16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其他新闻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6月13日“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对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近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
查看更多
李长春: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局面
2009.06.16
李长春: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局面
其他新闻
李长春会见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局面 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6月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前会见了会议代表,他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局面。 李长春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和...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日”还缺了点什么?
2009.06.16
“文化遗产日”还缺了点什么?
其他新闻
“文化遗产日”还缺了点什么? 6月13日是中国第4个“文化遗产日”,从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到北京、上海等地的文物古迹开放参观,一股“文化遗产热”扑面而来。不过,一天的“热闹”很快过去,长期参与推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各地专家学者仍心存一丝隐忧:“文化遗产日”还缺了点什么? “中华元素”的内涵有待再思考 “中华元素”究竟是什么?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缶”和“卷轴”,还是中国人日常使用的筷子和瓷器? “文化遗产日”当...
查看更多
调查:88%网友不知中国“文化遗产日”
2009.06.16
调查:88%网友不知中国“文化遗产日”
其他新闻
调查:88%网友不知中国“文化遗产日” 中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 2005年12月,国务院为设立“文化遗产日”下发通知,指出“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5年7月19日,国家文物局前顾问谢辰生,联名舒乙、吴良镛等11名学者致信胡锦涛,建议设立“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诞生。 设立“文化遗产日”,旨在...
查看更多
为什么非遗火了旅游 失了原真文化?
2009.06.16
为什么非遗火了旅游 失了原真文化?
专题报道
为什么非遗火了旅游 失了原真文化? 如果说文化遗产糟粕论和价值虚无论者在保护非遗行动上表现出的是一种不重视、不作为,而单单偏重非遗商品价值的某些地方政府和商人又表现出某种乱作为。近年许多地方一味奉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少写进党委政府红头文件),在掠夺式旅游开发和过度产业化包装热中,部分非遗沦为功利性工具,其文化本体功能反被屏蔽。乱作为同不作为一样,都会给文化遗产事业永续发展埋下祸殃。 半月谈记者 周清印 李怀岩 蔡玉高 火了旅游,失...
查看更多
1
211
212
213
214
215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