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2018年文化工作要点
专题报道
    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始终。继续组织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抓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以党组中心组学习带动基层党组织学习。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查看更多
央视《乡土》栏目:二十四节气——中华文明的骄傲
专题报道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12月22日,CCTV-7军事农业频道《乡土》栏目播出了《二十四节气——中华文明的骄傲》节目。该期节目为我们呈现了“二十四节气”的深厚内涵、“二十四节气”与民俗活动的关系,以及申遗成功背后的故事,以下为节目视频。
查看更多
云南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1月15日开幕
地方新闻
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将于2018年1月15日至19日在云南省滇剧院举行,共有33个参演剧(节)目,来自全省14个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和州市院团剧团及民间剧社演职人员500余人,将齐聚昆明,同台竞技,展示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瑰宝,展现云南戏剧曲艺的魅力。据了解,本届汇演在保护、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汇演剧(节)目以代表性传统戏、折子戏或小戏、曲艺段子为主,均为本民族认同,各民族喜爱,雅俗共赏,易于推广...
查看更多
苏州历史上最大的版画盛会来了,“姑苏版”回家了!
地方新闻
木版年画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而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之一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更是以其刻工、造型的精细秀雅被大众所熟知。清代康乾时期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全盛期,史称“姑苏版”。17世纪,“姑苏版”成为中日贸易中绘画交流的重要内容,日本浮世绘版画甚至吸收借鉴了桃花坞年画的创作元素。近代中国古版年画流传至朝鲜半岛,今天的韩国古版画博物馆还珍藏有苏州桃花坞地区出产的姑苏版年画。18世纪,欧洲“中国风”盛行使中国姑苏版画远销至欧洲。如今英国书店...
查看更多
印花布织染技艺传承人群培训班结业成果集锦
成果展示
12月26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布织染技艺传承人群培训班结业典礼在石河子大学博学楼展厅举行。石河子大学校长代斌教授出席典礼并与学员深入交流。参加结业展的嘉宾还有文学艺术院党委书记孙桂香,文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挂职干部博士生导师王晓鹃教授,西安理工大学俞军财副教授,英吉沙县文化馆党委书记张雪源及全体学员参加典礼,典礼由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石河子大学研培计划项目负责人郑亮教授...
查看更多
“倡导新风尚,营造新气象,创造新业绩” ——2018年河北省千场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启幕
地方新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宣部、文化部“文化进万家”活动要求,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了“倡导新风尚,营造新气象,创造新业绩”——2018年河北省千场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1月9日晚,活动开幕式在邢台市冶金俱乐部举办。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梁扉以及邢台市有关领导和嘉宾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演出。省文化...
查看更多
见证这十年——辽宁非遗保护历程回顾
专题报道
十年,一个甲子的六分之一;十年,从一个起点走到另一个起点。十年光阴,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一直在行进,不忘初心,胸怀梦想,交出一张张精彩的答卷。2018年到来之际,我们邀您一起回望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年历程,见证每一个足印镌刻的汗水和热诚。我们坚信保护文化遗产的路上,有你同行,这一个十年会是下一个十年的良好开端。 2008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2008年10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开启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纪元...
查看更多
节点性与生活化:作为民俗系统的二十四节气
论坛
  内容提要:作为农耕时代的特有产物,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时代的民众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实用性、节点性与生活化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其基本性质,不单单只是一种历法体系或者说时间制度,而更是一个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今天,要想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就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民俗系统的特性,并使其“无孔不入”地介入现代民众的社会生活。  作者简介:王加华(1978-),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2016年11月30日...
查看更多
2017年四川省非遗中心大型非遗专题展览回顾
专题报道
看蜀国工匠技艺听巴蜀悦耳天籁睹绿釉烧制技艺观指尖绝妙刺绣   回看2017,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的要求,稳步推进四川省非遗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大四川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系列大型非遗专题展览。  启航2018,我们重新梳理这些展览,看看它们是如何打动公众,推动非遗传承,一步步加深公众对非遗的了解的。  最热闹的展览  名称:《天府六彩荟新年》  时间:2017年1月为什...
查看更多
豫见传统之美——朱仙镇木版年画
专题报道
《五子登科》郭泰运(摄影:王洋、孙海涛)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北宋都城东京(开封)所开创兴起的木版门神画,主要分布于开封城南的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是开封木版年画的衍续和承袭,盛于明代中期至清乾嘉年间。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在历史上为繁荣我国的民族文化,先后起过重要作用,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朱仙镇木版年画,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泰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任鹤林、张继中、尹国全、张廷...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