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傅文刚
2018.11.15
傅文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桥中幡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傅氏天桥宝三民俗文化艺术团团长。傅文刚自幼跟随其父中幡绝活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傅顺录学艺。为保存、发扬北京天桥中幡,傅文刚毅然辞去公职,潜心研究、改良中幡技艺,一直在地坛庙会表演。中幡高达三丈,耍起来上下翻飞、旗伞飘舞、铜铃叮咚,演员常常需要用头、鼻、口、牙接住飞来的中幡,解说人还根据演练套路配以诙谐的解说,整个表演气势恢弘、惊险多变,且有幽默风趣的特征。傅文刚在北京宣武区...
查看更多
张国良
2018.11.15
张国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抖空竹代表性传承人,空竹制作人。张国良出身空竹世家,10岁随父学习空竹制作,是目前中国不多的空竹制作人之一,享有“空竹张”的美誉。空竹分双轮空竹、单轴空竹、双轴空竹等,一般的空竹约重200—300克,直径15厘米左右。目前最大的空竹直径125厘米,重30多公斤,而最小的空竹直径仅1厘米。张国良在空竹制作传统的基础上对工艺品种进行改进,使空竹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收藏性等特点。为了继承空竹制...
查看更多
李连元
2018.11.15
李连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抖空竹代表性传承人,宣武区广内空竹协会会长。李连元祖辈数代一直居住在天桥、菜市口。清末,广安门内的土地庙逢三就有庙会,李连元的祖父、祖母都会参加庙会,边做生意边抖空竹,逐渐成为庙会一景。受家庭熏陶,李连元自5岁起就跟祖母一起抖空竹。成年后,李连元练就了一手高超的绝技:能用两米多长的渔竿抖盘丝空竹。抖空竹祖辈相传的是单轮和异型空竹表演,到了李连元,能把空竹抖得立起来,使得空竹如丝、如立起来的蘑菇...
查看更多
阿迪力·吾休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英吉沙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达瓦孜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达瓦孜是一项难度高、危险性大的高空表演项目,它要求表演者具备超人的胆识与勇气。阿迪力·吾休尔出身于达瓦孜世家,为家族第六代传人。7岁习艺,为创新、发展、传承达瓦孜,将舞台杂技与民间达瓦孜相结合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实践,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世界友人的高度赞誉。阿迪力·吾休尔多次刷新高空走钢丝世界吉尼斯纪录,获得各项殊荣...
查看更多
赵剑英
2018.11.15
赵剑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6年生,2011年去世,湖北丹江口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山道教武术总教练,武当山剑英国术馆馆长。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为依据,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旨归,讲究尚意不尚力,贵化劲而不硬抗。它讲究动静自如,心息相依,辨位于分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赵剑英为武当武术内家拳全真龙门派第十八代弟子,1932年随名师习武,自幼学习小洪拳、大洪拳、燕青拳、十二路弹腿等许多...
查看更多
曹仕杰
2018.11.15
曹仕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67年生,天津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族重刀武术代表性传承人。重刀是大刀的原称,它是京津一带的一种传统兵器,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天津市回族大刀成名于明成祖初年,相传朱棣的一个金陵籍回族将领惯用一把30公斤重的大刀,后来他举家迁至天津,于是有了津门曹氏大刀,代代相传。曹门刀式刚柔并济,动静结合,集力量与技巧于一体,所谓将刀舞起,动如风、静如松;提刀千斤重,舞刀鸿毛轻;刀飞钢环响,刀落寂无声。曹仕杰自6岁随父习武,到25岁时掌握全部...
查看更多
石同鼎
2018.11.15
石同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61年生,河北泊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沧州武术代表性传承人。他是六合拳第八代传人,现任泊头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沧州市武术协会会员、全国武术协会会员、世界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石同鼎所练六合拳具有招式舒展轻敏、手法连贯,稳中有动、动中有静,步法清晰、刚柔并蓄,动静分明、飘洒实用等特点,讲究阴阳,要求起落动静协调配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除各门共有的武术基本功外,还有一些根基功夫和特殊技艺的练法,如功夫套路...
查看更多
杨振河
2018.11.15
杨振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生,河北永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杨振河1967年起师从于第四代杨氏太极拳传人翟文章、杨振铎,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杨振河太极拳具有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结构严谨、速度均匀,身法中正、虚实分明、内外结合、上下相随、绵里藏针、柔中寓刚,松静自然、舒展大方、老幼咸宜等特点,有“强风劲草、活的雕塑”之称。杨振河国内拜门弟子多达数百人,传承技艺者上千人,在德国亦有弟子数百人。杨振河本人及学生在国内外...
查看更多
韩会明
2018.11.15
韩会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5年生,河北永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韩会明自13岁起随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李万成习练杨氏太极拳。韩会明传承了杨氏太极拳的原始风貌,其拳术具有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舒展大方、松静自然等特点。为了更好地传承杨氏太极拳,韩会明的儿子与孙子都习练杨氏太极拳,长子韩清明与三子韩潜民也成为永年太极拳名师,分别任永年杨澄甫太极拳学院院长、永年杨露禅太极拳学院院长。七十年来,韩会明一直在家乡传承杨氏太极拳,授徒...
查看更多
王西安
2018.11.15
王西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河南温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一级裁判员,陈家沟武术院院长。王西安自幼随陈氏太极拳大师陈照丕、陈照奎学艺,先后二十余载,掌握了陈氏太极的精髓。1972年开始参加比赛,先后二十多次获得全国和河南省太极拳套路和推手冠军。他的套路演练舒展大方、神形兼备,尤善技击、跌打掷放,其拳术迅、猛、灵、脆,威力惊人。1983年开始出国传拳,足迹遍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