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侗族大歌
2019.12.29
侗族大歌
资源
查看更多
剪纸(广灵染色剪纸)
中国剪纸
查看更多
剪纸(广灵染色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保护实践总结
一、项目基本情况 广灵染色剪纸以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堪称剪纸艺苑一奇葩。2006年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灵染色剪纸源远流长,寻根发脉,上溯历史,周成王剪桐封虞就是发生在三晋大地上最美的传说。故事...
查看更多
剪纸(静乐剪纸)
中国剪纸
查看更多
剪纸(静乐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保护实践总结
2000年,静乐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14年,静乐剪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项目始于汉代流传至今,风格独特,是真正扎根于民间的平面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也是历史的见证,在传承中体现出较强生命力。在剪纸项目的保护传承中,静乐县文化馆非遗中心经过积极挖掘、搜集、整理和讨论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剪纸项目保护和传承的可行性路径。 一是代代师徒相传,人才培养不歇力。静乐县省级传承人辛翠平代代师徒...
查看更多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保护实践总结
保护实践总结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流传于辽西医巫闾山地区,是以表现满族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崇拜的萨满文化,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内容的剪纸形式。剪纸中记录满族风俗的作品,表现了近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医巫闾山山林文化的融合,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信息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上中国北方各民族与汉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与形态的珍贵史料。 2004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首次走出大山,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
查看更多
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保护实践总结
保护实践总结
“含山轧蚕花”是杭嘉湖蚕桑地区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最具群体性的“蚕事”民俗活动。因人山人海,十分拥挤,形成了“轧”的热闹场面,故名“轧蚕花”。2006年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作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子项目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从列入名录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的传承和发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该项目10年来已发展成...
查看更多
蚕桑习俗(扫蚕花地)保护实践总结
保护实践总结
“扫蚕花地”是一种以歌舞表演为主要特征的蚕桑习俗之一。2008年,蚕桑习俗(扫蚕花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重要子项目之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调查研究,整理抢救,宣传传播情况 (一)抢救纪录,建数据库。包括2011年纪录钟管东舍墩村传统养蚕生产技艺,2013年德清电视台这方水土这方人栏目传承人娄金连纪录片,2016年录制扫蚕花地影像入展德清城...
查看更多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中国剪纸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保护实践总结
2008年,蚕丝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蚕丝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来,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该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和利用。陆续投入650万元用于保护、发展、开发、创新传统文化产品双林绫绢。着重就做好保护、发展、开发、创新传统文化产品双林绫绢,培养新一代双林绫绢传统手工技艺艺人,开设...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