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誉远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是世代传承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主要流传于山西省太谷县广誉远。广誉远创建于1541年,自创并传承着多种时疫病防治配方及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以广誉远特有技艺制作的安宫牛黄丸曾畅销于广东、福建等南方省市。同时伴随着晋商兴盛,流传到陕北和内蒙古。后经在武汉汉口、祁州(今河北安国)、禹州(今河南禹县)、广州、重庆、山东烟台、陕西西安等地广设分庄分号,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并于1916年正式成立香港分号。目前其产品已出口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广誉远...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金牛眼药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金牛眼药制作技艺流传于河北省定州市。清康熙年间,张齐珠在定州城内十字街北路东开设张齐珠金牛眼药铺,因药铺柜台摆放木雕金漆小牛做店标,故其制售的眼药被称为“金牛眼药”。后药铺在北京市,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市,山东省济南市等地开设分店,金牛眼药制作技艺随之流布开来,目前销售范围遍布全国各地。 金牛眼药制作技艺组方来自张齐珠的亲传秘方,主要由张氏家族代代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金牛眼药属纯中药制剂,采用珍珠、麝香、熊胆、冰片、朱砂等九味名贵药材制成,其生产...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作为一种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诞生于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以膏剂生产而闻名国内外的百年老字号企业,其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京万红软膏作为外用纯中药制剂,是国家秘密级技术保密品种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其组方由黄连、黄柏、黄芩、乳香、没药等34味中药组成,是以蜂蜡、麻油为基质,经传统特殊工艺制成的油膏剂,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之功效,可用于水火烫伤、烧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京万红软膏...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作为一种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起源于天津市红桥区益德成闻药庄,目前流传区域已扩大到上海、北京、山西、福建、海南、重庆等地。 闻药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通嚏疗法,其药物和香气通过鼻腔黏膜吸收,快速进入血液,用于鼻干、鼻塞、嗅觉失灵、头和面颊痛、鼻窦炎等病症,自清代雍正时期以后又被俗称为“鼻烟”。益德成闻药产品有麝香醇、茉莉香、薄荷馨、老烟坯、本草馨等。 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的一个制作工期要90天以上,陈化期至少4年。烟叶主要选自山东临沂,特点为叶脉...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隆顺榕卫药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隆顺榕卫药制作技艺是在继承中医理论、汲取民间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特殊理念和丰富实践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它起源于天津隆顺榕药局(后更名为“隆顺榕药庄”),后随其在营口、上海、香港、广州、台湾等重要商埠的分庄流布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卫药销往全国并出口日本、美国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 隆顺榕卫药制作技艺的精髓在于“猛(峻)、快、便、廉”。“猛(峻)”指敢于投料、用药量足;“快”指药物起效快;“便”指服用携带方便;“廉”指面向大众,价格低廉。卫药...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达仁堂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天津达仁堂。达仁堂由乐达仁创立于1912年,初期曾在上海、汉口设立分号。1914年,天津创办“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转年又建立达仁堂制药厂。1917年后在中国18个重要商埠开设了达仁堂分号。2004年,达仁堂制药厂整体搬迁,落户天津现代中药产业园。如今达仁堂蜜丸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达仁堂安宫牛黄丸以牛黄、麝香、珍珠、冰片、郁金、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等多种名贵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镇...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作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主要流传于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传统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目前销往全国及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香港和东南亚国家销量持续上升。 1669年,同仁堂创建于北京,是京城著名的老字号,安宫牛黄丸是其代表产品。同仁堂将自身的制药工艺和清宫御药房制药标准、传统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安宫牛黄丸选用“上等、纯洁、地道”药材。上等,指按同仁堂传统中药材性状鉴别方法,确认药材是优...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南岸区      桐君阁创办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百年来,历代桐君阁人秉承“仁心仁术”、“草木皆春”的职业道德观,以“君子自重,蹈矩循规;业精于勤,象仪畏威”的店规古训规范员工言行。其独特的中成药制作工艺,师徒相传,精选药材、遵古炮炙、循方制药、追求疗效,药真价实,诚信经营。从最初的“前门开店、后门制药”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已能生产12种剂型、250个品种的包括内服、外用,门类齐全的中成药生产经营企业。民间称颂...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博罗县      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是以岭南地区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为背景,采集多种地产药材,经过蒸馏、过滤、配制等工艺而制作的一种疗效显著的多用途油剂。它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罗浮山道家医药为源头,以岭南医药学为特色,其制成品百草油在岭南地区和海外华人中被广泛应用。   百草油处方来源于晋代医药学家葛洪。他针对罗浮山森林茂密、空气潮湿、瘴气密布的特点,采集罗浮山多种名贵草药,炼成百草油,解除民众疾苦。明代罗浮山黄龙观道士...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保滋堂保婴丹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      保滋堂创立于清康熙八年(1669),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创始人潘务庵本着以诚信立业的理念,根据民间验方首创保滋堂保婴丹,成为治疗小儿急惊风的良药,并传承至今,远销海外。   保婴丹的处方由26味药组成,虽命名为“丹”,实际上却是散剂,特别适合治疗小儿急惊风等疾病。   由于保滋堂保婴丹坚持尊古、继承的中医制药理念,从组方、药效、剂型乃至包装,都一丝不苟,尊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