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5   星期六   农历六月十一   
搜索
赛马会(玉树赛马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地区赛马会是当地传统的游艺活动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吐蕃盛世,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玉树地区无论祭山敬神、迎宾送客还是举办婚事,逢到喜庆都要举行赛马会。   传统的玉树赛马会每年7月下旬至8月初在扎西科草原举办。赛马会以燃柏煨桑这一敬天祭神的古老习俗拉开序幕,之后便是宗教仪仗队、歌舞表演队、马队的入场仪式,主要内容包括跑马射箭、乘马射击、跑马拾哈达、跑马倒立、跑马悬体等,此外还有远距...
查看更多
赛马会(当吉仁赛马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赛马藏语称“达久”,历史十分悠久,是藏族传统节日庆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当吉仁赛马会每年藏历七月十日开始,历时三天,持续一个月之久。赛马射箭的三天中,牧民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前往赴会,青年人更是踊跃参与,他们搭起图案精美的帐篷,唱歌跳舞,追逐情侣。来自西藏各地的农牧群众和商人亦携带着各类农畜产品和生活用品来此进行贸易。   当吉仁赛马会的参赛选手一般是12岁以上、20岁以下的...
查看更多
传统箭术(南山射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乐都县      南山射箭是流行于青海省乐都县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明代时传入当地,至清代成形,历数百年而不衰。南山射箭比赛方式独特,内容丰富,深受当地汉、藏、回、土等各民族喜爱,是当地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形式。每到夏季,乐都南山地区各乡镇都举办射箭比赛,以乡村之间的比赛、擂台赛、邀请赛、集中赛、分散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参加人数众多。南山射箭同时也是“花儿会”和物资交流会,每逢比赛日,各方商贩云集,观看的群众“漫”(唱)起花儿和“拉...
查看更多
挠羊赛
2018.12.14
挠羊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忻州市      挠羊赛是山西省忻州市盛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起源于明洪武二年(1369),系由忻州传统的“角抵”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忻州境内的寺庙常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盛大庙会,“酬神演戏,角抵斗胜,蔚然成风”。角抵斗胜者连续摔倒六个人之后,会得到祭祀用活羊一只以为奖励。获胜者将羊高高举起,绕场一周,向“神灵”表示敬意,向观众致以谢意,民间因此有挠羊赛(忻州方言“挠”即举起的意思)之称。   比之中国跤正式比赛,挠羊赛最大...
查看更多
鄂温克抢枢
2018.12.14
鄂温克抢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抢枢是一项传统民间体育竞技游戏,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枢”鄂温克语为“销子”,是指游牧民族所用勒勒车车轴上防止车轮脱落的加固式木制卡销。“体能”在鄂温克语中有“抢”的意思,因此抢枢鄂温克语又称为“枢体能”。   抢枢特别适合在山区、草原的游牧生活中举行,如一家几口人或几个家庭集中起来进行娱乐与比赛,从老年至青少年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参加搏击。抢枢运动历史悠久,在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鄂...
查看更多
满族二贵摔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隆化县      满族二贵摔跤由传统体育竞技“乔相扑”演化而来,是流传于河北省隆化县城乡的一种传统民间道具舞蹈,形成于清朝道光末年(1850)前后,距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二贵摔跤为单人表演形式,表演者背负一个装成两人的木架,做摔跤架势。表演时需着不同颜色的服装,以双腿和双臂扮作两人,做手脚互摔的动作。在道具围子的隐藏下,表演者以抡、转、滚、翻、摔、扫、踢、挡、下绊、托举、互相扭摔等武术套路、摔跤技巧和舞蹈语汇做出滑稽、幽...
查看更多
满族珍珠球
2018.12.14
满族珍珠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吉林市      珍珠球是满族人三百多年来传承不衰的竞技活动之一,其发源地为现在的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   清政府曾在乌拉地区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令其负责采集进贡各种土特产。流经乌拉地区的松花江中盛产极品珍珠,被称为“东珠”,按规定每年打牲乌拉要采珠上贡朝廷。这是一项由专门的打牲丁从事的艰苦劳动,在每年深秋河蚌成熟时进行。打牲丁必须潜到水底15米以下才能采到巨蚌,剥出珍珠,因此每年都有人为此而丧命。打牲丁采珠...
查看更多
马球(塔吉克族马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吉克族马球是塔吉克族一项传统的马背竞技运动,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地区的帕米尔高原。历史上塔吉克族马球多在上层社会中开展,11世纪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中即提到马球是疏勒贵族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艺。中国体育博物馆考察队在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下的山脚滩里发现了一处轮廓清晰的古代马球场,这个马球场同史料上常见到的修筑在郊外空地上的马球场形态一致,可见马球在新疆地区起源很早。   塔吉克族马...
查看更多
蔡李佛拳
2018.12.14
蔡李佛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蔡李佛拳是岭南拳术流派之一,由广东新会崖西京梅村人陈享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始创。   蔡李佛拳拳术体系庞大,有拳术39套,对拆类54套,器械类64套(其中棍术14套),桩类练习法18套(俗称“十八木人桩”),狮艺套路9套,内功练习套路等共193套。技击手法30种,掌法28种,桥法29种,槌(拳)法35种,身法14种,腿法16种,步法18种。它以“域”、“的”、“益”、“吓”、“鹤”五音为标式...
查看更多
岳家拳
2018.12.14
岳家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岳家拳是由宋代名将岳飞创编的传统武术表现形式之一,其流布区域为湖北省黄梅县、武穴市等地。相传岳飞聚军中拳种与腿法之精华,专为士兵作战杀敌而创编了岳家拳。为抵抗金兵,岳飞曾率军镇守黄梅五郎关,之后岳飞留其子岳震率兵继续在黄梅镇守,岳家拳因此在该地区流传开来。 岳家拳由拳术、器械、功法、擒拿、伤科药方五部分组成。拳术有一字拳、二连拳、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字桩、十二宫、十八捶、四十八连拆手、黑虎、五虎、梅花拳、吞吐等。器械有叉、耙...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