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967)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34)
清单
(12138)
资源
(3123)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9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山东大鼓(梨花大鼓)
2018.12.14
山东大鼓(梨花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鸡泽县 山东大鼓是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年,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由于使用半月形犁铧片伴奏,又被称为“犁铧大鼓”等。它最初发源于鲁西北农村,后来流传到北京、天津、河北、东北乃至南方的上海、南京、重庆等地。 流传在河北省南部的山东大鼓称“梨花大鼓”,主要流布于邯郸的鸡泽县、邢台的威县等地。演出时多为单人站唱,也有二人对唱的形式。演员右手执鼓槌击鼓,左手操钢板敲击演唱,乐师以三弦...
查看更多
山东大鼓
2018.12.14
山东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 山东大鼓是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鲁西北农村,又名“犁铧大鼓”,或作“梨花大鼓”。最初只是敲击犁铧碎片伴奏,采用山东方言来演唱当地的民歌小调,后逐渐发展为有板式变化的成套唱腔、敲击矮脚鼓和特制的半月形梨花片并有三弦伴奏的说唱表演形式。 清末以前,山东大鼓一直活跃于农村,著名艺人有郭老占、何老凤、范其凤、李老凤等,以后白妞(王小玉)、黑妞进入城...
查看更多
福州评话
2018.12.14
福州评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 福州评话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是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辅臣到福州双门楼授徒传艺而流传下来的。由存世的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福州评话刻本《七星白纸马》等来看,当时福州评话已很盛行。 福州评话的唱调分为序头、吟唱和诉牌三类。序头用以演述正书之前...
查看更多
扬州评话
2018.12.14
扬州评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演艺集团 扬州评话又叫“维扬评话”或“评词”,由一人以折扇、手帕等为道具,用扬州方言说表的曲艺表演流传于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安徽等地。形式为一人坐在桌后,以折扇、手帕等为道具,用扬州方言说演。20世纪中叶以来,也有不用道具站立说演的情形。同时运用手势、身段、步伐、眼神、表情讲究演示“虚神”,对描写人物强调寓神于情,不追求形似。以描写细致入微、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头绪纷繁而井然不乱见长,讲求剧情细节丰富,人物形...
查看更多
扬州评话
2018.12.14
扬州评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兴起于清初,不久就形成了“书词到处说《隋唐》,好汉英雄各一方”的繁荣局面,独步一时的书目有《三国》、《水浒》等10部,身怀绝技的著名说书家也有20人之多。到了乾隆年间,有的艺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工充实传统节目,有的则创编新书。如屡试不第后成为扬州评话艺人的叶霜林把自己的遭遇和激愤心情寄寓到《岳传》中,说演《宗留守交印》“声...
查看更多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2018.12.14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曲艺杂技总团 自清咸丰(1851—1861)后期至今的一百五十年间,浙江一直是苏州评弹的主要活动基地之一。20世纪60年代前期,浙江城镇的苏州评弹书场有一百多家,农村茶馆书场更是多得难以统计。一百五十年来,浙江涌现了不少苏州评话、弹词名家,为苏州评弹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自1959年起,浙江先后成立了浙江曲艺团、杭州市曲艺团及嘉兴、湖州、嘉善、海宁、桐乡、海盐、德清、安吉10个苏州评弹专业团体。至1984年9月,全省共...
查看更多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2018.12.14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演艺集团 苏州弹词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苏州评话广泛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吴语地区,同苏州弹词合称“评弹”。苏州评话为大书,苏州弹词为小书,总称“说书”。 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是用苏州方言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其语言由第一人称即说书人的语言和第三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两部分组成,而以前者为主。这就和戏剧的语言有质的区别。它是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第一人称语言称表,第三人称语...
查看更多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2018.12.14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评话俗称“大书”,弹词俗称“小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兴盛于苏州地区。19世纪中叶,苏州评弹传入上海。随着上海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说书市场不断扩大,表演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轰动当时、影响后世的著名演员和流派。20世纪20年代前后,评弹活动中心已经从苏州转移到上海。 苏州评弹在上海仍以苏州话演出,音乐优美,唱腔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带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韵味...
查看更多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2018.12.14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通常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在流行地区,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总称“说书”。 苏州评话至迟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成立有行会组织光裕社。至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演《水浒》的姚士章等名家。 苏州评话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表演以第三人称即说...
查看更多
东河戏
2018.12.14
东河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河戏,因发源于江西省赣江源头章、贡二水交汇处的赣县东河流域而得名,又称“东河大班”,现有多个民间业余东河戏剧团和东河戏传承基地参与传承,赣州市赣县区文化馆收藏有手抄本剧本等相关实物资料。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位于赣南中心,南来北往的商旅麕集。约明代中叶,赣东北的弋阳腔传至赣南农村,出现清唱弋阳腔高腔的坐堂班,至清初产生了以演弋阳腔连台大戏为主的高腔玉合班。清顺治十一年,由赣县商贾带回的苏州艺人组建了家族昆腔班凝秀班。此后,宜黄腔、秦腔、梆子乱弹腔、西皮调相...
查看更多
1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309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