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鄂温克族民歌(鄂温克叙事民歌)
2018.12.14
鄂温克族民歌(鄂温克叙事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它似歌似诗,有长有短,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较长的则称为故事歌。鄂温克族民歌往往触景生情,即兴填词,很多歌曲都是用同样曲调在不同场合填上不同的词来表达当时的喜怒哀乐之情。 鄂温克族传统民间歌曲《母鹿之歌》又名《狍子之歌》、《黄羊之歌》,是一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原生态长篇叙事民歌。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北段,大部分是辽阔的草原。流传于这一地区的...
查看更多
蒙古族民歌
2018.12.14
蒙古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节奏自由、曲调高亢、悠扬婉转。海西蒙古族民歌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集体创作,一代一代传唱下来的民间艺术。海西蒙古族是青海蒙古族的主要组成部分,原青海蒙古族二十九旗的八旗现居住在海西。海西蒙古族民歌主要流传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郭勒木德镇,德令哈市柯鲁克镇、尕海镇、蓄集乡;都兰县宗加镇、巴隆乡、香加乡;乌兰县柯柯镇、铜普镇、茶卡镇;大柴旦行委柴旦镇;茫崖行委茫崖镇及海北州祁连县、海晏县;黄南州河南蒙古自...
查看更多
蒙古族民歌(乌拉特民歌)
2018.12.14
蒙古族民歌(乌拉特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蒙古族民歌主要流行在四个地区:乌拉特前、中、后旗牧区及包头西部蒙古族居住区,这四个地区的民歌风格各不相同。新中国成立后,近邻鄂尔多斯民众大量涌入乌拉特中、后旗,民歌内容和唱腔、旋律等演唱风格随之有所改变,而乌拉特前旗牧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古老乌拉特原生态民歌独特的风韵。 乌拉特民歌有长、短调之分,长调民歌(诗歌)在酒席场合很受尊重,如婚礼、祝寿、过节等酒席上什么时候唱什么歌都有很严格的规...
查看更多
蒙古族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2018.12.14
蒙古族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节奏自由、情感细腻、曲调高亢、悠扬婉转、回味深长。它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类,长调民歌一般以蒙古语演唱,篇幅广、气息长、情感深,颤音运用细腻独特、曲调悠远,旋律、唱腔体现出草原民歌辽阔、粗犷的特色;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混居的半农半牧地区,多用汉语演唱,篇幅短小,节奏齐整,节拍固定,喜用叠字、歌词简单、自由灵活。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是历代蒙古族民间艺人根据真人真...
查看更多
蒙古族民歌(阜新东蒙短调民歌)
2018.12.14
蒙古族民歌(阜新东蒙短调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节奏自由、情感细腻、曲调高亢、悠扬婉转、回味深长。它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类,长调民歌一般以蒙古语演唱,篇幅广、气息长、情感深,颤音运用细腻独特、曲调悠远,旋律、唱腔体现出草原民歌辽阔、粗犷的特色;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混居的半农半牧地区,多用汉语演唱,篇幅短小,节奏齐整,节拍固定,喜用叠字、歌词简单、自由灵活。 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产生并流行于辽宁省西北部的阜新地区,至...
查看更多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
2018.12.14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 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节奏自由、情感细腻、曲调高亢、悠扬婉转、回味深长。它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类,长调民歌一般以蒙古语演唱,篇幅广、气息长、情感深,颤音运用细腻独特、曲调悠远,旋律、唱腔体现出草原民歌辽阔、粗犷的特色;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混居的半农半牧地区,多用汉语演唱,篇幅短小,节奏齐整,节拍固定,喜用叠字、歌词简单、自由灵活。 鄂尔多斯古如歌是蒙古长调最古老的形态,属古代宫廷歌曲。它流...
查看更多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2018.12.14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节奏自由、情感细腻、曲调高亢、悠扬婉转、回味深长。它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类,长调民歌一般以蒙古语演唱,篇幅广、气息长、情感深,颤音运用细腻独特、曲调悠远,旋律、唱腔体现出草原民歌辽阔、粗犷的特色;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混居的半农半牧地区,多用汉语演唱,篇幅短小,节奏齐整,节拍固定,喜用叠字、歌词简单、自由灵活。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
查看更多
蒙古族民歌(科尔沁叙事民歌)
2018.12.14
蒙古族民歌(科尔沁叙事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节奏自由、情感细腻、曲调高亢、悠扬婉转、回味深长。它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类,长调民歌一般以蒙古语演唱,篇幅广、气息长、情感深,颤音运用细腻独特、曲调悠远,旋律、唱腔体现出草原民歌辽阔、粗犷的特色;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混居的半农半牧地区,多用汉语演唱,篇幅短小,节奏齐整,节拍固定,喜用叠字、歌词简单、自由灵活。 科尔沁叙事民歌简称“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代代相传的一种叙...
查看更多
老河口丝弦
2018.12.14
老河口丝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老河口市 老河口丝弦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音乐形式,流行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流域的老河口地区。丝弦音乐兴起于河南开封,其主要成分是汴梁(开封)小曲,现有的曲牌名称如【坡下】、【打枣杆】、【银纽丝】、【叠断桥】、【劈破玉】等皆系明清时期流传于民间的小调曲牌。老河口丝弦是汴梁小曲的分支,由河南传入湖北,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最初原是民间艺人、文士、商人及自由职业者操琴聚会、自娱自乐的一种消遣方式,后逐渐演变成带有浓郁地方...
查看更多
鲁南五大调
2018.12.14
鲁南五大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郯城县 【满江红】、【玲玲调】、【大寄生草】、【淮调】、【大调】五种曲调俗称为“鲁南五大调”,流传于山东地区的鲁南五大调音乐中,以郯马五大调和日照【满江红】最具代表性。鲁南五大调历史悠久,其源头应是由元曲小令、散套演变而成的明清小曲。 郯马五大调也称“淮调”、“五大调”、“郯马调”,它活跃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以郯城镇、马头镇为中心,流布整个鲁东南,甚至传播到鲁北广饶和江苏连云港等地。郯马五大调包括【淮调...
查看更多
1
1483
1484
1485
1486
1487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