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展览
查看更多
“弄尪仔”的戏和人——漳州布袋木偶戏入列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11年记
调研
摘要:2006年,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木偶头雕刻两个项目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剧种拥有国家名录两个项目的现象并不多见。11年来,该剧种在“非遗”保护的进程中,亦步亦趋,进一步纳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传承机制,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尤其在对布袋木偶戏的源头,以及偶戏迥异于人戏的特征研究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突破。下一步应在发展的基础上,落实适应布袋木偶演出的专门剧场,并进一步扩大研究面,避免失衡...
查看更多
【译介】葡萄牙城市民谣法朵+阿尔赫梅西的健康圣母节庆典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将在以往译介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非遗名录项目内容的翻译介绍,每期更新两个项目。本专题项目简介译文仅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不妥之处,欢迎留言指正。译介项目十五葡萄牙城市民谣法朵Fado, urban popular song of Portugal 图1 葡萄牙城市民谣法朵  项目基本信息  入选年份:2011  申报国家:葡萄牙共和国  名录名册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2 葡萄...
查看更多
“菠林喇叭”的激活策略研究
调研
【内容提要】“周家班”是中国民间鼓吹乐的代表,其所传承的“菠林喇叭”艺术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文章通过 “周家班”对“菠林喇叭”的保护与传承实践调研查究,揭示出“周家班”激活“菠林喇叭”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及文化自信的策略与步骤,同时也对“周家班”传承“菠林喇叭”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困境提出思考。 【关键词】周家班 菠林喇叭 艺术价值  人文价值  文化自信 图1 周家...
查看更多
界首彩陶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与原则
调研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引导传统手工艺往产业化道路上去发展来解决它生存的困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保证它的活态传承基础上合理发展经济?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彩陶为例,剖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实现繁荣文化与发展经济双赢目的。 【关键词】界首彩陶  产业化  核心技艺  区域文化  文化服务 产业化...
查看更多
文化共生视域下的临夏砖雕艺术
调研
摘要: 临夏砖雕是一种明清时期从中国内地移植到西北河湟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其中阿合璧的文化气息,素有“回族砖雕”之称。砖雕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高度发展与多民族文化互融共生的背景有深刻的关联。从临夏砖雕的文化变迁史可以看到,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时常超越文本的规约,是多元的文化基因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交流、变异并自适应发展的结果,也是多民族共创的文化成果,其承载的丰富的文化记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价值。 关键词: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让高校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阵地
论坛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传承基地。此举一出,教育界和文化界都大为振奋。把基地设在高校,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又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从《通知》内容看,高校将围绕民族民间音乐、美术...
查看更多
“非遗”背景下秦腔民间口述剧本的整理与挖掘
调研
内容提要:口述剧本目前在很多秦腔民间剧团、班社中仍普遍存在。在“非遗”观念已深入人心的当下,立足秦腔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在调查研究、采访、访问基础上获得第一手民间口述剧本资料,并以将其记录、综合整理,进而做进一步的挖掘与研究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事情。 关键词:“非遗” 秦腔 口述剧本 整理 挖掘 2006年,秦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针对秦腔的传承与保护,以往多侧重于其生态环境的调节改善,其传承人传承谱系...
查看更多
七夕节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论坛
导语:又到一年七夕节,街边的各大商家早早的就已经打出“中国情人节”的招牌,除了作为表达爱情的契机,中国古代的人们又是定位七夕节的?在当下七夕又是如何在传统中传承和创新的呢? 七夕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它萌芽于春秋战国,成型于汉魏,兴盛于唐宋,明清成为一般性节日。今天七夕节的兴盛,既有传统节日复兴的大势催动,也有直接针对社会文化变化的需要,它适应了两性生活协调的要求,它体现了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可能与趋向...
查看更多
“大豫剧”的嬗变与梦想——关于豫剧的调查报告
调研
内容提要:目前豫剧遍布全国包括台湾在内的13个省市,有专业院团162个,民营院团1300多个,从业人数达10万之众,关注豫剧的人数超过3.5亿,是全国最大的剧种。豫剧通过打造精品剧目,培养优秀人才,参与跨文化交流,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全国豫剧大交流、大合作机制,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走向全国和世界。 关键词:豫剧  嬗变  交流  世界 豫剧是河南土生土长的剧种,清朝乾隆年间产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