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谷雨 谷雨
搜索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
节气研究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算经的十书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据说原书没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证明是三国时东吴人赵爽在《周髀注》一书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的)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周髀算经》的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
查看更多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
节气研究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1]  高诱在序中指出此书的思想内容:“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著,其文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查看更多
二十四番花信风
节气文化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诗词选粹
节气文化
春篇 《立春诗》 唐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偶成》 宋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歌
节气文化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每 月 两 节 不 变 更, 最 多 相 差 一 两 天。 上 半 年 来 六、廿一, 下 半 年 是 八、廿三。 注:《新华字典》附录版
查看更多
节气总说
2018.11.16
节气总说
节气总说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
查看更多
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记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景洲
人物
初夏时节,李景洲的登封窑传承保护基地内植物郁郁葱葱,更显静谧。如今,这里已成为很多人来河南登封研学、旅游的必到之处。每天前来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有时一个旅游团过来就能买走价值一两万元的产品。该基地为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南登封嵩山地区陶瓷遗址、遗存众多。李景洲成长在瓷区,从小就有在窑场玩耍、拣瓷器的经历。他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985年,那年李景洲31岁,在登封四中教书,学校与登封阳城遗址发掘地为...
查看更多
张爱光:在石头上“耕耘”
人物
5月下旬一个傍晚,记者慕名来到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山口镇,只见小楼林立,楼前楼后鲜花怒放、芳香袭人,一条河流清流潺潺、波光潋滟,让人恍如置身画中。 青田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丽告诉记者,集“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于一身的山口镇,是青田石雕的发源地和“四大名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之一的原产地,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而土生土长的青田人张爱光就耕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查看更多
景德镇:内外兼修 脱胎换骨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测试数据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一个在中华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声誉卓著的名字。这座城市延续千年窑火铸就的陶瓷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独特名片。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好陶瓷文化,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交流,让古老瓷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景德镇确立了“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科学与艺术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传承与创新结...
查看更多
其木德
2018.11.15
其木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鄂温克族,1965年5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温克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16岁开始向姥姥央吉玛学习民族传统服饰缝制技艺,成为其布秦氏族家中的传承人。1992年创办鄂温克服饰裁缝铺,之后创办鄂温克民族服饰加工部,制作加工通古斯鄂温克族四季传统生活套装。2007年组建通古斯鄂温克民族服饰表演队,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坚持免费传授技艺,积极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