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8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一   谷雨 谷雨
搜索
张宪忠
2018.11.15
张宪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2年11月生,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鎏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明清以来,藏族鎏钴技艺由其叔父旦正加师傅的家族世代相传下来。拜旦正加为师,从事藏族鎏钴工艺三十余年。通过鎏钴技艺修复了上万件佛像、法器和动物造像,修旧如旧。侄子阿生玺、儿子张原跟他学艺多年,并已掌握了大部分的藏族鎏钴技艺。在三人的不懈坚持下,这项古老的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查看更多
蒋道银
2018.11.15
蒋道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8月生,上海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古陶瓷修复高级工艺师。历任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理事、常务理事。1974年调入上海博物馆,师从胡渐宜从事古陶瓷修复。在掌握了传统的技艺后,逐步将中国的传统工艺和国外的先进材料、工艺相结合,形成了严谨科学的文物修复风格。1993年成功地试制瓷配瓷的修复方法,使得瓷器修复后的寿命提高了几倍。数十年来共修复国家级文物六百余件,发表文章近百篇。2012年起在上海视觉...
查看更多
王芝文
2018.11.15
王芝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7月生,广东省汕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瓷微书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南粤工匠”称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1983年考入汕头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师从蔡永青、刘再盛学习潮彩技法,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陶瓷彩绘相结合,以完美的技艺创作出集诗书画瓷于一体的陶瓷微书作品。自1995年以来,其陶瓷微书作品在...
查看更多
叶竹青
2018.11.15
叶竹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8月生,广东省潮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潮州彩瓷烧制技师。9岁起从事潮州彩瓷艺术,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在陶瓷设计、制作工艺方面均有较为深厚的积淀,特别是1976年首创釉上堆金彩装饰瓷艺,引领了潮州彩瓷的新风尚。作品以自然、抒情为基调,用工笔新彩形式描绘,着色细致入微,运笔秀逸,注重虚实结合,使得作品造型装饰疏密有间、轻重有致,富于立体感。一直以来,承担着潮州彩瓷技术骨干培训工作,先后培养了一大批...
查看更多
谢金英
2018.11.15
谢金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8月生,广东省潮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潮州彩瓷烧制技师。师从潮州著名国画家陈修龄先生,并以此为基础进入潮州彩瓷厂从事创作设计、培训工作。从艺五十余年,将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融入潮彩传统技法当中,丰富了潮州彩瓷的表现形式,作品画风严谨、意境深远、技法娴熟,具有浓郁的民间技艺特色和传统地方风韵。一直以来,致力于潮州彩瓷艺术的传承,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培育了一批潮彩艺人。
查看更多
柴战柱
2018.11.15
柴战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4月生,河南省焦作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5年师从王有洲等老艺人学习绞胎瓷烧制技艺,逐渐掌握绞胎瓷羽毛纹、菊花纹、席编纹、类木纹、自然纹等纹理的基本技法和绞胎瓷的传统烧制技艺。经过数十年努力,在传统技法基础上,已将绞胎瓷的纹饰技法由最初的几种发展到上百种,品种器形发展到九大类一百多个品种,色泥也由黑白两泥丰富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颜色。数十年来...
查看更多
李景洲
2018.11.15
李景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5月生,河南省登封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登封窑陶瓷烧制技师。从艺三十多年来,已熟练掌握了材料拣选、配料、加工、成型、装饰、烧制等系列技艺。1985年开始从事登封窑烧制及陶瓷遗址的调查,瓷片及窑具标本的采集、搜集,走访陶瓷老工匠、老艺人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成立登封窑瓷苑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登封窑传承保护基地,从事登封窑珍珠地及其他品种的传统烧制技艺的挖掘、恢复、传承和保护工作。为使...
查看更多
刘品三
2018.11.15
刘品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9月生,江西省安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研究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1年调江西省博物馆工作至退休,历任保管部、技术部主任等,1980年至1988年,在深入研究吉安古窑址考古发掘实物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反复实验成功复烧了吉州窑黑釉剔花瓷、虎皮纹釉瓷和釉下彩绘瓷。研制吉州窑木叶纹等陶瓷,并取得成功。仿吉州窑瓷制作技术成果被收入...
查看更多
张志忠
2018.11.15
张志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11月生,河北省临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邢瓷研究、烧制实践工作近四十年。1980年参与邢窑复烧工作,后被任命为邢瓷试制小组组长。1987年拉坯烧制的六件仿邢窑作品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全面系统地复原了古陶瓷烧制方法,掌握了一套完整的邢瓷原料配制、成型、烧成和传统的拉坯、利坯工艺。作品气韵生动,庄重大方,风格独特,先后获国家级陶瓷赛事奖项十余项,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邢窑研究...
查看更多
刘成柏
2018.11.15
刘成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52年7月生,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第五代传人。12岁开始跟随父亲刘学桃、叔父刘学银学习木工和吊脚楼的营造技艺,18岁出师,是当地有名的吊脚楼营造师傅。所建造的吊脚楼外观形体具有多角度的层次美感,立意新颖,功能区分严格,柱、椠、枋、梁、檩、椽等承接精致。技艺娴熟,刀法圆润,做工细腻,结构严谨,简朴,实用性强。一直热衷于吊脚楼营造技艺和培养徒弟,先后在重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