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武承谋
2018.11.15
武承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6月生,山西省高平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武氏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武氏正骨疗法第二代传人。自幼聪慧,在父亲武根定(武氏正骨创始人)口传身教下,12岁开始学习武氏正骨内功和唾骨法,15岁出师行医,20岁便深得武氏正骨术之精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治疗髋关节脱位的盘腿牵引整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对坐位牵引法、治疗腰椎骨折的双拇指按压法和治疗锁骨骨折的平卧位腋下牵引法等。一生专注于正骨术研究,参与各种骨科...
查看更多
夏小中
2018.11.15
夏小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1月生,湖北省京山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夏氏丹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夏氏丹药制作技艺第三代传人。自幼和兄长夏大中跟随父亲夏方清学习中医,12岁开始同父亲一起炼丹制药,得其父真传。21岁在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任住院医师,28岁任武汉夏小中医院院长。三十多年来,接诊国内外患者五十余万人(次),解除广大骨病风湿病患者的病痛。致力于丹药制作和科研工作,编写出版了有关夏氏家传秘方的学术专著《骨关节疾病的诊...
查看更多
杨福安
2018.11.15
杨福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东省平阴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1983年进入山东平阴阿胶厂(福胶集团前身)工作。近四十年来潜心研究阿胶文化,致力于阿胶的生产、技术、质量、产品研发、经营等工作,带领阿胶厂从传统的小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家级中药企业。现任山东福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主编《中国阿胶》。率先进行阿胶产品标准化研究,编写首部全国通用的《阿...
查看更多
劳三申
2018.11.15
劳三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9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六神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认真学习六神丸的制作工艺及相关内容,恪守国家保密品种协议,并带徒授艺,传承该项技艺。在任六神房房长期间,六神丸三次获得国家质量金奖,并多次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上海中药行业名优产品”等称号,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主要负责开发的六神丸衍生产品麝香保心丸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优秀新产品奖、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六应丸获...
查看更多
柳惠武
2018.11.15
柳惠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1月生,山西省太谷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和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定坤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17岁进入山西中药厂(原名广誉远制药厂),跟随父亲资深药师柳子俊学习定坤丹制作技艺。几十年来在龟龄集、定坤丹等生产岗位工作,不仅全部掌握龟龄集、定坤丹独特的炮制、制作工艺,而且通过不断摸索探究,对传统工艺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潜心研究龟龄集、定坤丹等传统古方的药理与临床,挖掘广博的内...
查看更多
张舜华
2018.11.15
张舜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2年1月生,安徽省歙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第十四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张根桂习医。从医六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擅伤寒、肾病、肝胆病、癫狂、妇科等疾病诊治;对中医治则、治法多有发挥,在辨证用药上制定了择时施治等原则,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将张一帖家传秘方之一无偿献出,受到国家表彰。从1990年起,连续二十年坚持每年春季返乡义诊,获得乡民高度赞扬...
查看更多
李济仁
2018.11.15
李济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1月生,安徽省歙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第十四代传人。少时随第十三代传人张根桂习医。行医六十余载,在内、妇、儿科疑难杂病临床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面继承张一帖内科诊法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尤擅痹证、痿病、肿瘤、肾病等顽疾治疗。著有《济仁医录》《痹证通论》《新安名医考》等学术著作十四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的五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
查看更多
朱鼎成
2018.11.15
朱鼎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2月生,上海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朱氏推拿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从小随父亲朱春霆学习一指禅推拿功法理论,1985年起随父在华东医院中医推拿科诊疗疾病。擅长四诊合参,经络辨证,运用朱氏一指禅推拿疗法内治外病,调和营卫,以柔克刚,扶正祛邪,治疗失眠症、脾胃病、颈肩腰膝痛等,在业内享有盛誉,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医疗特色之一。著有《推拿名家朱春霆学术经验集》《海派中医》《健康生活完全指南月生,月生,颈椎病》等。受聘为上...
查看更多
王培章
2018.11.15
王培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11月生,2017年8月去世,山西省平遥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中医妇科世家,4岁起在父亲王裕普引导下每天辨认中药,了解药的性能,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攻读历代医学经典著作。14岁随父亲出诊,17岁开始独立行医。秉承家传妇科要旨,旁涉诸家,尤崇傅山、东垣二家学术思想,以傅山女科为核心,精于“胎前、产后、调经、种子、崩漏带下”等妇科疑难杂症诊治。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查看更多
王兴治
2018.11.15
王兴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6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王氏脊椎疗法)代表性传承人。青年时期随祖父王泽珍、父亲王广太学习治疗脊椎、脑部疾病。1977年起专业从事项目研究、实践、教学和传承工作。较全面地继承家传宫廷疗法,治疗核心为宫廷原方。采用循经取穴、药物渗透、推拿按摩的方法治疗颈椎、腰椎及脑血栓等病症,达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络止痛的疗效。完成《“王氏脊椎疗法”治疗规范》《“王氏脊椎疗法”消毒规范》,将传统刺络、拔罐及给药方法与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