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天津滨海新区:非遗保护喜忧参半
论坛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随处可以触摸到文化的历史质感:既能在响螺湾金融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感受发展的足音,也能在静谧的海边小渔村聆听自明朝以来繁衍生息的忧乐故事;既能在富丽堂皇的剧院里静静欣赏一场高雅的交响音乐,也可在社区广场陶醉于传承百年的民间花会……正如当地一位作家所言:“文化之于新区,既是当下生活方式的表达,也是昔日文脉的延续。”  保护好文化发展的稀缺资源  滨海新区为世人所关注的,往往是它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在这片227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还蕴藏着丰...
查看更多
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
其他新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夯实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基础,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健全学校教育与院团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主要剧种与院校...
查看更多
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南京闭幕
其他新闻
  2017年5月29日,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江苏南京闭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致闭幕词。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燕文,南京市市长缪瑞林等出席闭幕式。    董伟在闭幕词中表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京剧艺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希望全国京剧院团和广大京剧艺术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
查看更多
迷糊戏:百年唱来有传人
专题报道
迷糊戏自乐班演员表演《张连卖布》选段(摄影:张琳琳)    迷糊戏是新疆别具风格的民间乡土弹唱,已有二三百年传承历史。狄光照作为迷糊戏第五代传人,对他来说,迷糊戏不仅是老祖宗留下的一门手艺,更是余韵悠长的乡愁。    60岁的狄光照中等身材、身板硬朗、面颊黝黑。与他交谈,话一出口,就是一串串乡间俚语,诙谐幽默、表情丰富,常常逗得人哈哈大笑。每次唱迷糊戏前,狄光照都郑重其事,像是要举行一种仪式。“要打起精神,拿出看家本事,可不能让人家看了笑话!”演出前,狄光...
查看更多
专访吉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桂林
访谈
查看更多
专访吉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桂林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孙桂林,一级编剧,现任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馆长、《戏剧文学》杂志主...
查看更多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概说端午习俗
专题报道
端午包粽子(摄影:李劭侹)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有关端午节的起源,归纳起来大致有六说:一说端午节是龙的节日;二说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三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大将伍子胥,属于吴楚两地风俗...
查看更多
非遗展演精彩纷呈 老照片带你穿越时空
专题报道
  五月五日包角黍,扯菖蒲,喝雄黄酒,南河竞渡!如今,端午节让成都人期待的,除了美味的粽子和小长假,更少不了新津的南河龙舟赛。万众瞩目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龙舟竞技展暨成都第二届龙舟公开赛和新津县第25届龙舟赛,将于5月27日在南河正式开赛,不仅赛事规格更高,而且呈现出七大精彩亮点,不容错过哦!  1、传承非遗民俗 彰显天府文化记忆  新津龙舟会历史悠久,2008年被列为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姚惠芬:走进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苏绣大师
人物
苏绣  亮相威尼斯 2017年5月11日(当地时间),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军械库和处女花园拉开帷幕。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总主题是“艺术永生”(Viva Arte Viva),中国馆的主题则是“不息”(Continuum—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图2 姚惠芬参展作品《骷髅幻戏图》系列...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雕琢出时代“新模样”
专题报道
陆光正工作室内,工人正在雕刻木器。各种型号的凿子诉说着传统手工艺的“精雕细琢”。工人们用凿子和拍斧先去荒料凿出基本形状,再细凿至作品基本成型为止,为铲活和派活做好准备工作。    在结束杭州、桐乡的采访之后,5月21日至23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赴东阳与乐清,继续深入开展“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行采访活动。    “在一定的历史节点上,一项传统工艺必有其鼎盛与辉煌。振兴传统工艺与时代大背景息息相关...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