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8 星期二 农历六月十四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111)
机构
(24)
政策
(427)
资讯
(11531)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67)
百科
(148)
其他
(129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唱响世界
2009.08.27
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唱响世界
其他新闻
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唱响世界 受日本讲谈协会邀请,由中国评弹博物馆的袁小良、苏州评弹学校的王瑾和苏州评弹团的王池良等三位评弹艺术家组成的苏州评弹艺术团于2008年10月13日赴日本东京、大阪、金泽,进行为期一周的演出,他们在金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举行公益性展示演出,并在东京国立剧场等对日本市民进行公演。演出中把所有说白、唱词均译成日文打出字幕。朱子寒 摄 “向祖国汇报”――《茉莉情韵》苏州评弹晋京展演,将于九月八日晚在北京民族文...
查看更多
陕西“独角戏”为何不敌东北“二人转”
2009.08.26
陕西“独角戏”为何不敌东北“二人转”
专题报道
陕西“独角戏”为何不敌东北“二人转”――访著名文艺评论家常智奇 “独角戏”为什么没有能走出陕西?“王木犊”为什么没有能成为陕西的赵本山?记者日前采访了长期从事文艺批评和文化现象研究的国内著名文艺评论家常智奇研究员。 记者:陕西“独角戏”当年成名很早,在全国都获了奖,但最终却没有走出来。赵本山的“二人转小品”虽然起步晚,但却后来居上,你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常:除了演员个人的天赋、气质才情等原因外,在历史文化精神资源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
查看更多
年画上的杨柳青(魅力名镇)
2009.08.26
年画上的杨柳青(魅力名镇)
专题报道
年画上的杨柳青(魅力名镇) 人民网记者 尹 婕 杨柳青年画代表作《连年有余》 资料图片 运河边的杨柳青镇 马婧婧摄 一双青筋暴起、骨节突出的手有力地挥舞着锄头,暮色中,身后刚刚翻好的土地还带着湿气。临近晚上8点,74岁的农民老汉王学勤扛起锄头向家走去。吃过晚饭,洗了洗手,王学勤走进自己的画室。无论多忙,这是他从不落下的功课。 不足20平方米的画室里,墙上固定着20多张画板,灯光下,王学勤握着毛笔的手灵活轻盈,每年都能描绘...
查看更多
如何看待部分汉字“微调”
2009.08.26
如何看待部分汉字“微调”
专题报道
如何看待部分汉字“微调” 日前,教育部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调整。此外,还恢复了51个异体字。此次征求意见将截至8月31日。 一时间,部分汉字“微调”引发了公众的热 烈讨论,许多网站也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不少人对相关汉字法定调整后可能引起的书写混乱、书籍改印以及调整的意义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一些人担心这一调整“将影响自己的银行户头和档案户籍资料”等,另一些人把调整戏称为...
查看更多
有情人“七夕”过节哪不妥? 该不该恪守传统?
2009.08.26
有情人“七夕”过节哪不妥? 该不该恪守传统?
专题报道
有情人“七夕”过节哪不妥? 该不该恪守传统? 8月25日,“七夕”即将来临,苏州民间艺人郑仙云夫妇展销其赶制的以双喜临门、鸳鸯戏荷、蝶恋花等浪漫爱情为主题的民俗传统剪纸。 王建中摄 8月25日,安徽省淮北市某一花店工作人员在展示为“七夕”情人节准备的花卉。当日,安徽省淮北市各鲜花店不同品种的祝福花卉热销,许多年轻人走进花店购买鲜花,迎接“七夕”的到来。王璋闻摄 作为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
查看更多
王立群:反对"汉字整容" 先例一开将没完没了
2009.08.26
王立群:反对"汉字整容" 先例一开将没完没了
论坛
王立群:反对"汉字整容" 先例一开将没完没了 王立群写博反对“汉字整容” 教育部关于44个汉字是否要“整形”的意见尚在征集中,来自学者们的反对声这几日已经在网络汇集。王立群和张颐武先后写博客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不支持态度。昨日王立群向记者表示,汉字最重要的是表情达意,其实用价值高于美学价值。而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司司长李宇明则告诉记者,王立群等学者的意见政府已经知晓。 王立群:汉字整容成本高 王立群在博客里说,一旦汉...
查看更多
9月份即将开展“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
2009.08.25
9月份即将开展“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
其他新闻
9月份即将开展“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 人民网记者 郑 娜 最近,200多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在北京接受了为期三天的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为9月份即将开展的“国三批”申报工作。(基层文化部门通常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为“国三批”) 在颁布了共计1028项的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后,还举办这么大规模的培训班,可以看出在中国,尚处于初始阶段的非遗保护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基层到决策层,需要解决的问题还不少...
查看更多
福建非物质文化精品宝岛行
2009.08.25
福建非物质文化精品宝岛行
其他新闻
福建非物质文化精品宝岛行 8月12日,“福建文化宝岛行•非物质文化精品展”在台中县新落成的艺术文化中心隆重开幕。福建省副省长陈桦与台中县长黄仲生共同为展览揭幕,福建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在开幕式上致词,当地政要和2000多观众到场参观。福建省副省长陈桦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揭幕,福建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在开幕式上致词 展览由福建省艺术馆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以“弘扬海西文化、展示两岸渊源、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以传承人现场表演为中心,通过...
查看更多
千古悠悠七夕节
2009.08.24
千古悠悠七夕节
专题报道
千古悠悠七夕节 农历七月七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最早称为双星节、双七节,自汉代起称为七夕节、乞巧节,到唐宋时,又称为女儿节、少女节。从七夕节最早的称呼来看,其起源系由星名衍变而来。汉代以前,牛郎称“牵牛”,它与织女不过是银河两岸的星名而已。它们之间既无故事情节,也没有七夕节日之说。二者七夕相会的传说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漫长过程。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的长期安定,过去那种为统治者服务的“天神合一”思想不再是神话故事的唯一内容,一些...
查看更多
我国文房四宝行业现状堪忧
2009.08.24
我国文房四宝行业现状堪忧
专题报道
我国文房四宝行业现状堪忧 7月中旬,北京最热的时候。44位民间艺人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捧起鲜红的“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证书。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获得国家级“大师”称号的文房用具制作人员。他们中多数人年龄已70开外,最大者已82岁。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对记者说:“咱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 兴奋之余,郭海棠仍掩饰不住忧虑:“由于文房用具都要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艺人作业环境十分艰苦,收入微薄,行业后继乏人,文房四宝手工传统技艺已面临失...
查看更多
1
2338
2339
2340
2341
2342
311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