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春节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
2009.02.05
春节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
专题报道
春节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演讲人:萧放 演讲地点:江苏泰州百姓大讲堂 大家好!春节的假期刚刚过去,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谈谈春节的历史变迁和习俗掌故。春节不仅是中国一宗巨大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在为世界传承文化。春节,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对于我们来说光明而温暖。年是时间标志,体现着生活节律,这样的传统在...
查看更多
元宵节期间北京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2009.02.03
元宵节期间北京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其他新闻
元宵节期间北京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现场。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的总体情况。 本网讯 为加强传统技艺保护,在2009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五)至2月23日(农历正月二十九)的元宵节期间,文化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社...
查看更多
中国多种传统习俗迎接“立春”
2009.02.03
中国多种传统习俗迎接“立春”
专题报道
中国多种传统习俗迎接“立春” 2月4日是中国农历新年的首个节气――立春。由于它是春天的开始,中国民间将立春作为节日,称为立春节,以多种传统习俗迎接春天的到来。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立春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开始。立春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立”有开始之意,立春即为春季伊始,表示天气回暖,万物更新。 赵之珩说,立春日迎春,是...
查看更多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看民间玩具的现代创意
2009.02.02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看民间玩具的现代创意
论坛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看民间玩具的现代创意 孔 耘 一 21世纪,世界各国国力的此消彼长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意产业则是文化产业中富有创造力的核心产业。在今天,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历史的原因已被抛在时代发展车轮之后。而中国民间玩具集原创性、多样性、地域...
查看更多
去了,最后一个祁太秧歌大师
2009.02.02
去了,最后一个祁太秧歌大师
人物
去了,最后一个祁太秧歌大师图为祁太秧歌大师“香蛮旦” 岁末,荒郊,新坟,旧友,秧歌声声…… “香蛮旦”,一个蜚声晋中平原的祁太秧歌艺人,以80岁高龄,刚刚安息于太谷乡下团场村外。 2008年12月13日,以研究祁太秧歌著名的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阎定文教授、任俊文讲师,正在晋中学院开设“祁太秧歌课程”的晋中音乐家协会主席、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常士继教授,以及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年轻教师常晓菲,学子弓宇杰、李国英等一群祁太秧歌研究者、爱好者,一字儿排...
查看更多
刘振义:民间鼓吹乐艺人的苍茫往事
2009.02.02
刘振义:民间鼓吹乐艺人的苍茫往事
人物
刘振义:民间鼓吹乐艺人的苍茫往事 在大石桥市旗口镇后会村,绰号“刘大喇叭”的刘振义,那是相当有“号”,而且声名远播辽南等地。事实上,正是在刘振义等老艺人的传承下,辽南民间鼓吹乐不但没有“断种绝迹”,还得以发展与繁荣。隆冬时节,在农家炕头上,记者听95岁高龄、而今唯一健在的“辽宁鼓乐”传承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振义老人,诉说着他那色彩斑斓的人生故事。 意外拜师 起初,“伪满”时期,“伪...
查看更多
正月初七是“人日”
2009.02.01
正月初七是“人日”
专题报道
正月初七是“人日” 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隋代卢思道诗《人日思归》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诗题中所谓“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又称为“人胜节”“人庆节”“人生节”及“七元”“人气”等。 相传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人事和悦,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若恰巧在这一天有孕妇分娩则更为喜庆。 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在我国时兴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朝人东方朔在《占书》上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
查看更多
春节民俗解读:为何在初八“放生”?
2009.02.01
春节民俗解读:为何在初八“放生”?
专题报道
春节民俗解读:为何在初八“放生”? 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列子》 春节民俗纷繁多样,但所有地方的民俗中,都包含“放生”的内容。在古人看来,春节并非只是人类的节日,它是人与自然共同的节日。 关于放生最早的记载,始于赵简子,他是春秋时赵国人,喜欢大年初一放生,他认为:“正旦放生,示有恩也。”于是,邯郸人纷纷捕捉一种叫“鸠”的鸟,以满足其放生欲,赵为此厚赏献“鸠”人,直到他的门客发现,这等于是变相鼓励捉“鸠”,为好生而杀生,赵简子可谓...
查看更多
春节民俗:正月初六“送穷神”
2009.02.01
春节民俗:正月初六“送穷神”
专题报道
春节民俗:正月初六“送穷神” 送穷: 游戏中穷神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神。穷神,又称“穷子”。相传穷神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唐诗人姚合《晦日送穷三首》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老北京民俗谓: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
查看更多
各地能工巧匠现场表演 传统技艺京城闹元宵
2009.02.01
各地能工巧匠现场表演 传统技艺京城闹元宵
其他新闻
各地能工巧匠现场表演 传统技艺京城闹元宵 看踩街,赏技艺,淘宝贝,品佳肴,听高论……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就要在牛年新春为首都百姓送上节日的盛宴。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五)至23日(农历正月二十九),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社会科学院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查看更多
1
2364
2365
2366
2367
2368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