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
2009.01.07
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
专题报道
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 “来到――哎――大别山,看到了好水……”。作为六安人对六安本土企业的这则广告应该不会陌生,但很少有六安人知道,这样一首广告歌曲就是以六安本土的大别山民歌中的“慢赶牛”唱法演唱出来的,这是一种高调,是大别山民歌的一种重要腔调。 民歌反映本土风情 渊源悠久的六安大别山民歌,已被列入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市文化局艺术社文科科长朱群介绍,皖西大别山民歌因山而生、以水而传,山水相连,生生不息。以山歌、茶歌、秧歌...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联动推进
2009.01.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联动推进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联动推进辛儒 孙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强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正在不断消失,这种状况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但民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土壤,大众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主体,所以,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出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文化部门无疑要恪尽职守,做好相关工作,而旅游行业也大有文章可做,可以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来利用,从而加以保护。当然...
查看更多
因类制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9.01.07
因类制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论坛
因类制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是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举措。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10个门类共518个项目。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以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统计共有4155项。国家、省...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珍品目不暇给
2009.01.07
非物质文化遗产珍品目不暇给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珍品目不暇给清代藏族手术器械,每一件都刻著精致的图案 昆剧、古琴、木卡姆、长调,已先后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不过,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岂止此数?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出三百多幅图片及百多件实物,目前,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一千零二十八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于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刚向新闻界介绍了部分展品。 狍皮服装已成绝响 踏进展览...
查看更多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9.01.07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论坛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文化领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推进。笔者认为,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利用。国家应该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健康有益的传...
查看更多
鄂伦春族的手工艺
2009.01.07
鄂伦春族的手工艺
专题报道
鄂伦春族的手工艺 桦树皮加工技艺 鄂伦春族最擅长的手工艺品,是用大量的桦皮制作的盒、篓、桶、箱和轻巧的桦皮船。并在上面雕绣各种美丽的图案,充分反映了他们狩猎文化的传统特色。 鄂伦春人生活的大小兴安岭,桦树遍地丛生,勤劳的鄂伦春人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棵棵白桦树,张张桦树皮经过他们灵巧的双手,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桦皮器皿、桦皮船等生产生活用具和工艺品,形成了古朴典雅的桦皮文化。 每年的初夏时节,桦树水分大,是鄂伦春人剥取桦树皮的季节...
查看更多
京韵大鼓
2009.01.07
京韵大鼓
专题报道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律两地。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与刘宝全同时并起的艺人有张小轩、白云鹏。京韵大鼓在五四运动时期,曾出票友张云肪等人编写厂一些新曲目,由白云鹏、崔子明等人演唱。崔子明创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鼓的一个支派.唱腔以一板三眼的...
查看更多
皖西庐剧的传承和发展
2009.01.05
皖西庐剧的传承和发展
专题报道
皖西庐剧的传承和发展 2006年5月,庐剧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庐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然而,在全国性的戏曲长期不景气的氛围下,皖西庐剧也面临着人才匮乏、演出市场萧条、演出器材落后陈旧等发展难题。不过在市委、市政府的密切关注下,在皖西庐剧人的艰辛努力下,皖西庐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发脉皖西的地方剧...
查看更多
消失40多年 文化传承前程路漫漫 拯救山西阳高赛戏
2009.01.05
消失40多年 文化传承前程路漫漫 拯救山西阳高赛戏
专题报道
消失40多年 文化传承前程路漫漫 拯救山西阳高赛戏 阳高县鳌石乡鳌石村,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古文化的积淀让它与赛戏有了很深的渊源,当这一古老的剧种面临灭绝时,一群四五十年前唱过赛戏的人站了出来,“那是一段历史,祖先原汁原味的东西应该保留、传承下来。”他们只想为这个世界留下这样一笔财富。 古老剧种消失40多年 阳高县鳌石村的赛戏,对于一些土生土长的阳高人来说都鲜有耳闻,其特殊的地域性限制了它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也注定了它最终的命运。 在鳌石村,笔者见...
查看更多
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9.01.05
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论坛
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王松华 廖 嵘 一、引 言 早在上世纪中叶,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全球工业化与城市化造成的破坏和威胁,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 年11 月16 日在第十七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为人类的长远福祉和子孙后代保护、保存文化与自然遗产。 在人们重视物质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同时,人类也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 ural...
查看更多
1
2370
2371
2372
2373
2374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