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警惕非物质文化遗产“失魂落魄”
其他新闻
警惕非物质文化遗产“失魂落魄”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举办的“徽州文化保护高峰论坛”,目前正在黄山市举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祁庆富在论坛上说,代代相传、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活态传承”。当前,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丢魂”,因而遭到破坏,是个普遍现象。    祁庆富指出,当前我们必须警惕的一些普遍现象是:一些地方打着文化遗产“原生态”旗号...
查看更多
老戏新创,吸引观众会否葬送传统?
专题报道
老戏新创,吸引观众会否葬送传统?    第31届世界戏剧节26日在江苏南京落下帷幕。为期10天的戏剧节上,除了来自12个国外剧团的剧目演出之外,京剧、昆曲、越剧等中国传统戏曲集中参演,让爱看戏的人们享受了一场华丽的剧场饕餮。     然而,观众们也发现,越剧没了水袖,昆曲越来越华丽,老戏纷纷展露新颜。古老的戏曲舞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焕发新生还是为创新而创新?意在跟上时代潮流、吸引年轻观众的"创新"是否"创"对了地方?吸引外围观众又会否葬送艺术传统...
查看更多
震后首个羌族新年 羌歌唱出坚强和感激
其他新闻
震后首个羌族新年 羌歌唱出坚强和感激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28日,在羌历新年到来的前一天,在羌文化核心旅游胜地――桃坪羌寨,理县的羌族同胞迎来了震后第一个羌年,这个羌年,对羌族同胞们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他们在哀悼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外,还以自己的坚强和毅力,唱出重建家园的决心。震后5个多月的桃坪羌寨,老区街道整洁,新区重新修补起了房屋,村民们的热情一如既往,处处透露着羌族同胞们面对灾难后的坚强和信心。赛歌会上的传统民俗――祭拜天...
查看更多
中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等49件法律纳入未来五年立法规划
其他新闻
中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等49件法律 纳入未来五年立法规划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轶瑶):中国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29日通过了未来五年的立法规划。截至2013年初,侵权责任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等49件法律案都将进入立法程序。   据悉,这49件法律案涉及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大类。其中,侵权责任法和涉...
查看更多
十种民歌 天籁之音
其他新闻
“非遗”民间音乐展演十种民歌 天籁之音曾获国家级大奖的《南乡田歌》     “乐声悠扬·民间天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音乐展演,日前在宛平剧院举行,这也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演出活动由苏浙沪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徐汇区文化局联合主办。展演突破传统,以田歌号子为引,形成舞台剧的表演形式串起长三角地区10种民歌,让观众领略到民间音乐的魅力。其中有上海的上海港码头号子、青浦田山歌、斜土杠棒号子;江苏的南乡田歌...
查看更多
昌黎地秧歌扭出七百年的精气神儿
专题报道
昌黎地秧歌扭出七百年的精气神儿    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临滔滔渤海,北枕巍巍碣石,风景秀美怡人。记者近日走访了这里,不仅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也被流行于这里的一种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所深深打动。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民间舞种之一,从丑角所戴的“裘帽”上,可以看出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代。在记者亲眼看到这种舞蹈之前曾经疑惑,是什么魅力让一种民间秧歌舞流行了这么久并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昌黎地秧歌的两位传承人,周贺华...
查看更多
京剧为什么会姓"京"?
专题报道
京剧为什么会姓"京"? 资料图片:中国上海京剧院的演员在法国巴黎演出京剧《王子复仇记》。 新华社记者 宋立东 摄    京门收藏家方继孝贤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哥儿俩见面,好用京语“逗闷子”,常常勾出一些美好的回忆,或者为“夜话”点题。这不,前几天继孝跟我说,自己开车带儿子去超市,扛出了一箱矿泉水,放在后备箱里。车到家门口,跟儿子说:“到后yǐr(蚁儿)把水(拿出来)送到楼上去。”儿子不解,“什么,后yǐr?”继孝感慨:本来很平常的一句话,现在的孩子愣...
查看更多
侗族文化走进各中小学校课堂
其他新闻
侗族文化走进各中小学校课堂    如今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各所中小学校,时常可以听到悠扬的芦笙和动听的侗族大歌,这不是学校在举办文艺演出,而是同学们在上民族文化课。在三江,侗族大歌、笛子歌、芦笙踩堂、农民画等等侗族精粹已经深深植根于校园,每个学生都会一两项侗族特有的民族技艺,民族文化在年轻一代人里得到传承和发扬。     现代文明的冲击曾经一度使得诸如侗歌、侗戏、讲款等依靠口传身授的传统民族技艺的传承受到巨大挑战。随着传统民间艺人的不断老去,一些民族非物质...
查看更多
在怀化感受巫傩文化 看傩师表演绝技
专题报道
在怀化感受巫傩文化 看傩师表演绝技傩技:八十多岁老傩师表演铁锥穿身 (摄影 王振辉) 怀化是巫傩文化的主体地带    巫傩文化是古黔中地区的炎人族、神农氏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文化。史料记载,炎人是我国南方的远古先民,是一个庞大的氏族、部落。这个氏族活动范围宽广,图腾崇拜太阳鸟。太阳图腾、鸾鸟图腾是沅湘(即沅水、湘江流域)先民长期从事稻作农耕活动的产物,是傩文化的核心观念和形成标志。我国著名巫傩文化专家林河先生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令人信...
查看更多
白鹤翩跹的朝鲜族《农乐舞》
专题报道
白鹤翩跹的朝鲜族《农乐舞》     至今没有最终确定语言系属关系,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北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辽宁、黑龙江等省的我国朝鲜族,并非是我国现今疆域内的原生民族。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于朝鲜半岛遭受连年灾荒和日军的野蛮侵略,大批半岛上的民众开始向我国东北地区迁徙并定居,逐渐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朝鲜族,自古与我国有着难以分割的密切关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