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搜索
各地“喜迎二十大”主题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专题报道
连日来,各地精心组织的“喜迎二十大”主题文旅活动在线上线下全方位展开,营造喜庆热烈的浓厚氛围。广大文化工作者通过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展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抒发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全国文旅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0月9日19点30分,江西全省2012支队伍、21874人共跳广场舞《领航》,赣鄱大地歌舞翩跹,赣鄱儿女用舞姿抒发对党的热爱,展现踔厉奋发、昂扬向上的风采。“万...
查看更多
河南非遗这十年,从文明腹地到非遗大省,河南向新时代贡献非遗力量
专题报道
查看更多
云南非遗齐献礼 喜迎党的二十大——云南非遗巡展纪实及非遗宣传工作回望
地方新闻
彩云环故地,古道通九州。一水分两洋,沧江孕明珠。 乘着全国喜迎二十大的浪潮,伴着金秋骄阳的热络。2022年9月26日至28日,云南10多个州市的近百余非遗工作人员、非遗传承人,不远千里赴盛会,齐聚云州襄盛举。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尹家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非遗云州行,现在启动! 长筒音,入云霄,云州非遗开巡展序章...
查看更多
鄂崇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论坛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不仅有着内在深层关联,还有相互交叠、相互渗透、互构互促、相融相通之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承载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是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动力的载体,是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在增进一体性和包容多样性等方面找到平衡点,研究厘清地域文化在黄河文明中...
查看更多
一部书反映中国非遗全貌
专题报道
广布中华大地的无数民间传说,古琴、十二木卡姆等音乐,京西太平鼓、徽州板凳龙等舞蹈,绕梁三日的昆曲、东北二人转等戏剧,吴桥杂技、陈氏太极拳等体育、游艺与杂技,杨柳青木版年画、寿山石雕等美术,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等技艺,仁心济世的传统医药,春节、壮族三月三、农历二十四节气等民俗……如珠如玉、不胜枚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保护、继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使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日,我国首部非物质...
查看更多
【二十大代表风采】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晒纸工、宣纸研究所所长助理毛胜利:“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专题报道
毛胜利 搀、盘、浇、鞭、做、晒、收……在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晒纸车间,毛胜利气定神闲、行云流水般地展示着晒纸工艺流程,最终完成的一张张宣纸,光洁如玉、雪落无痕。 1987年,毛胜利考进安徽泾县宣纸厂,成为晒纸工。35年来,他晒了600多万张宣纸。他说,我就是个从事宣纸制作的手艺人,一辈子也就做了一件事——晒好每一张宣纸,把这门技艺做到极致。 宣纸是中国特有的手工艺品,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墨韵万...
查看更多
【二十大代表风采】“北川绣娘”陈云珍:传承北川羌绣,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专题报道
陈云珍 在很多场合见到陈云珍,她总是身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羌绣服装。色彩鲜艳的衣着既让她本人显得格外精神,也让人们得以了解羌绣这一古老而又美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拥有“北川绣娘”美誉的陈云珍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除了技艺了得,陈云珍更是不遗余力地传承发展羌绣,积极推动其融入乡村振兴。从2008年到2022年,陈云珍培训绣娘达2万余人次,带动350余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查看更多
辽宁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有序推进
地方新闻
2022年8月至10月,辽宁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有序推进。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派出工作小组,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对评剧(花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玉萍、东北二人转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本山、高跷(上口子高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中贤等进行采录,并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传承人记录工作。 8月20日—27日,工作组利用评剧(花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玉萍参加录制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评剧《谢瑶环》的机会,随其至黑龙江省哈尔...
查看更多
变革先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手工艺现实主义创作
论坛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历经多次动荡之后,从传统社会向新的社会阶段转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场新技术、新观念、新产品的变革与传统的博弈中,手工艺开始摆脱原本依样制作的模式,尤其是“美术”概念的发展,影响了一批具有自觉意识的手艺人。这些手艺人开始遵从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能够体察客观生活、表达自我情感、传递审美观念,被誉为“美术家”。虽然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近代美术在救亡与启蒙中开启的美术革命那样全面和具有广泛影响力,但是手工艺的变革使...
查看更多
云南省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总结
地方新闻
9月25日至29日,云南省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杭州浙江大学举办。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二级调研员周颜担任领队,来自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全省16个州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的7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班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大学社会学院承办,旨在加强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升非物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