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地方新闻
关于印发《甘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文旅规〔2022〕4号) 各市州文化和旅游部门,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省文物局,厅直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为学习贯彻《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甘肃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现将修订后的《甘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8月22日 甘肃省级文化...
查看更多
河南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公布
地方新闻
近日,河南省第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市县名单公布,8个市(县、区)入选。 近年来,河南创造性开展“黄河非遗点亮计划”等活动,充分发挥非遗项目在带动城乡就业、促进增收方面的独特优势。今年7月,河南省被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列为全国五个“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省份之一。 今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高校共同发起“黄河非遗点亮计划”升级版——“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采用青年乡村营造行动这一独特形式,将全...
查看更多
安徽传统工艺人一直在努力
专题报道
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多措并举推动传统工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8月17日至18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黄山市举办省、市、县三级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座谈会和相关调研活动时提出,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是一篇亟待破题的大文章,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努力,尤其是传统工艺传承人要自立自强,开拓奋进。以黄山和宣城两地有关县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形势下谋求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如同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既要守正,又要创新。 黄山市徽州漆...
查看更多
节气里 识农事丨处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节气资讯
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为处暑。 “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暑节气知多少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
查看更多
节气里 识农事丨处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专题报道
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为处暑。 “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暑节气知多少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
查看更多
湖南省首届非遗博览会动员部署会在张家界召开
地方新闻
8月18日,“三湘非遗风·惊艳全世界”湖南省首届非遗博览会动员部署会在张家界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鹏、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剑出席。 湖南省首届非遗博览会动员部署会在张家界召开 湖南省首届非遗博览会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张家界市人民政府主办,将于9月18日至9月21日在张家界永定区大庸古城举行,分为开幕式、“三湘非遗风 惊艳全世界”主展区、“喜迎二十大·赞颂新时代”展演区三大板块,参展项目达132...
查看更多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手工技艺班在铜仁学院开班
地方新闻
8月15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协办、铜仁学院承办的2022年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手工技艺班开班典礼在铜仁学院艺术学院举行。 开班典礼上,铜仁学院副校长杨建说:“铜仁学院作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在非遗传承培训工作上具有丰富的经验,也有完备的教学条件和较强的师资力量,学校一定会全力办好本次培训班,全力为大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大家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共同把非遗传承工作做...
查看更多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公布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的通知
通知公告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公布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的通知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直属项目保护单位、市非遗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提升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能力,切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评选工作。经各有关院校申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共认定天津...
查看更多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公布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的通知
地方新闻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公布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的通知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直属项目保护单位、市非遗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提升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能力,切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评选工作。经各有关院校申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共认定天津...
查看更多
【中国好手艺】青神竹编——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工艺传承人陈云华
专题报道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青神县的先民便开始用竹编簸箕养蚕、编竹器家用。 传统“青神竹编”只用于日常生活,要想成为艺术品,那就费些功夫了:一件精美的竹编成品,需经过选竹、锯竹、刮青、去黄、分层、晾晒、刮薄、三防处理、染色、开丝、编织、整理、装裱等十余道工序。 竹片越薄,越有韧性,所以要启篾。启篾,就是把竹块分层启出篾片。厚时用刀,薄了以后直接用手开。不停地一分为二,直到将不足1厘米的竹片,剥成24层薄“纱”,最...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