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多彩非遗 唤起文化记忆
专题报道
环县道情皮影《罗通扫北》 花儿联唱《上去高山望平川》 崆峒武术表演 秦腔唱段《裱花》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域辽阔,东西狭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十分丰厚;同时,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形复杂等多重因素,造就了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气壮山河的陇原鼓舞,热火朝天的花儿联唱,翩若惊鸿的崆峒武术,古老悠...
查看更多
看传统文化活起来、旺起来、潮起来
专题报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来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8年来,在全国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活起来、旺起来、潮起来。 在生活中体味文化发展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玉河,察看玉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展览和河堤遗址,沿河步行考察河道恢复、四合院...
查看更多
2021年贵州技能大赛—非遗技能大赛决赛在西江千户苗寨启幕
地方新闻
12月1日,以“振兴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的“2021年贵州技能大赛——非遗技能大赛决赛”在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隆重开幕。本次大赛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总工会联合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黔东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黔东南州总工会、雷山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史静一、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谭夔、雷山县政协主席韦通贤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查看更多
2021年度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发放传习补贴仪式暨座谈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地方新闻
11月2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自治区艺术研究院(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1年度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发放传习补贴仪式暨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艺术研究院相关领导、负责人及70余位国家级、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丽辉对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考核与评估以及非...
查看更多
天山下 非遗暖心
专题报道
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热情洋溢的民族乐曲、制作精良的手工艺品……11月2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的非遗专场新闻发布会上, 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故事,让人们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向心力。 喀什地区莎车县热爱音乐的努尔孜亚·阿里木江一家、和田地区洛浦县爱弹热瓦普的艾麦尔尼亚孜·热杰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制作马鞍的麦麦提库尔班·肉孜、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解说员穆凯代斯·巴拉提,他...
查看更多
江西:寻访红色非遗中的红色资源
专题报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倡议的开展非遗中的红色资源寻访活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印发了《关于开展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的红色资源寻访活动的通知》,同时制定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寻访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寻访区域。活动旨在寻访江西省各级非遗代表性...
查看更多
依法护航青海省“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解读
专题报道
2021年9月29日,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条例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的原则,坚持务实管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特色精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保护与利用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规定,彰显了非遗地方立法的“魅力”。 围绕“一条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
查看更多
消费神话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1997年《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的发布到2021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非遗也成为一个消费亮点。伴随着消费社会中对非遗的“符号生产”,人们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体现了对文化精神与审美理想的追求。 消费神话与文化传统 “消费的真相在于它并非一种享受功能...
查看更多
陕西立法保护传承发展秦腔艺术
地方新闻
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6日通过了《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规范。 秦腔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项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戏曲特别是地方戏曲面临着严峻挑战,保护传承发展刻不容缓。 条例规定,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对象,包括下列具有历史、美学、艺术价值的秦腔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物、场所:秦腔艺术的...
查看更多
处理好新时代非遗工作的六个关系
论坛
通过全国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不断努力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进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得到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制度建设成效显著,符合中国国情的非遗法律体系、工作体系、教育体系、传播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大量颇具中国特色、彰显中国精神的非遗品牌,在海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