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3   星期五   农历三月廿五   
“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寻访青海站:热贡艺术
来源:搜狐网 作者:赵茜 创建时间:2019-12-30 16:59:00

from clipboard

“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寻访亲善团队在青海的工作是从同仁开始的。自15世纪初叶起,随着藏传佛教萨迦派和格鲁派的迅猛发展,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即开始孕育出一支重要的艺术流派——它们包括唐卡、堆绣、雕塑、版本画、建筑彩绘和藏毯设计,因藏传佛教的供奉需要而生,在艺术创作上却自成一格,匠人们吸取和采用了工笔画的绘制方法,以矿物或植物颜料着色,色彩艳丽而富于装饰性,画风华丽细腻精美,线条简练流畅。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上村在当地算得上是个家喻户晓的艺术村,有超过700年的宗教绘画历史。我们去的那天正好碰上藏历六月会之后的村落大会,草地上坐满了聊天唱歌吃饭的男女老少。我们去得晚了些,但据说草地上的人80%都是画师。因为这手艺,吾屯上村在整个青海算得上富裕,每户人家年均收入达到五六万,是整个“世界看见”寻访过程中看到的最安居乐业的村子。年轻人骑着最时尚的摩托,戴着墨镜,很少有想出去打工。

这个村子的画技也的确惊人。唐卡绘制大师娘本拿着一副放大60倍的放大镜让我们细看一幅《千手千眼观音》的彩唐,莲花座下的茫茫世界,芸芸众生绘得精细有致,圈圈的金线背景细密到放大60倍仍一丝不乱。像这样的唐卡,必须在心静时每天绘制超过10个小时,起码三个月才能完成。讲求精细的工作令画师的黄金艺术生命往往只有10年时间,一超过30岁,眼睛不行,便很难兼顾细微之处。这时,村中的传承体系就帮上大忙。娘本12岁那年开始学画唐卡,拜的师傅是国家第一批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

夏吾才让算是吾屯上村下村的传奇人物之一,每个人都会告诉你,才16岁那年,他在塔尔寺绘制的壁画已经与当时的大师比肩。1940年,张大千到敦煌临摹壁画,即邀他作为助手通行,帮忙拓印和临摹壁画。这段短短的两年时间令夏吾才让的绘画风格愈加个人化,他绘制的唐卡人物线条生动逼真,又爱用绿色和青色着色,“师傅也爱在画上添上飞天”,娘本补充。

关于夏吾才让绘画的各种说法也多。热贡艺术馆的管理师傅便说他绘画时戴两付老花镜,能绘到80岁。娘本说,他师傅的绘画生命的确比其他画师长。

但村里的规则是,通常每位师傅30岁之后,自己主要是起稿和开脸相,悟性高的徒弟来做上色、渲染、拉线条和金线的工作。娘本自己也是这样,他今年39岁,前些年他到西藏尼泊尔作画,其中有一幅4.5米长的《释迦摩尼生平故事》,他很豁然地指着画告诉我们,这种水平他已经不再画得出来。但对画面的控制和线条的熟悉程度又令师傅能够指导徒弟,共同做出水平更高的唐卡。当地人都说,画唐卡需要40%-50%的眼力,其余全凭心力和手力,人们相信画师们凭着对佛的敬仰和经验,哪怕你的眼睛根本看不见,你也能用心眼做出伟大的作品。

我们从同仁县返回湟中县,继续寻访加牙藏毯。加牙藏毯虽因加牙村而得名,遭遇却和吾屯上村大不相同,这个村如今是国家级贫困村。

1978年到1985年期间,这个村仍有90%的村民编织藏毯,现在却只剩略略几户。村民杨永良7代制作藏毯,他的祖父曾担任军阀马步芳的地毯厂技师,位列“八大工匠”之一,杨家讲究的是全手工制毯,用当地最著名的大白毛羊毛,植物上色后经锁边、织毯、平剪、修平等7道工序完成。杨永良的手掌手指短而有力,与老婆一块坐在椅上为我们讲解如何编织,一块1.8米*2米的挂毯,每平方英尺需人工打640个八字扣,两人协作,每天最多也就织出5厘米。

加牙藏毯花色传统经典,有火链子、芭蕉扇、玫瑰经等等。青海冬天寒冷,藏毯铺在炕上,再生个炉子,人就睡得着,现在机器工业化生产的毯子一冲击,手工藏毯便处于绝境。杨永良说,一块1.5米*2米的毯子,单人得织45天到50天,纯利不过900元。

我们采访之时,杨永良刚刚计算机毕业的22岁的女儿杨启红在旁帮我们翻译,她一直都没找着工作,但也并不打算学习编织藏毯。我们问她为什么,她干脆利落地回答“太累,一天连30块都赚不到!”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