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8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一   
论坛
2013.06.28
明清私家园林:昆曲兴盛的文化空间   “私家园林”在古代指官宦仕家、文人雅士或商贾大户等为满足生活需要而兴建的园林,民间通常冠以姓氏称为“某家花园”或“某园”。它有别于皇家园林而...
查看更多
2013.06.2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非遗应成为日常所需   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非遗传承的看法。  创意产业正在改变中国经济,文化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你怎样评价...
查看更多
2013.06.27
西藏非遗保护: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活态文化    藏传颜料依靠其特有的千年不变的性能,尤其是雪域高原所独有的自然环境气候,使得西藏以壁画、唐卡为主的绘画艺术风格别样、特色浓郁,成为西藏古文明的象征和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遗产...
查看更多
2013.06.27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延续内核重于回归形式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自2008年1月1日起,中秋、端午、清明传统节日与春节一起成为我国法定节假日;端午,还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这样一个受到特殊对待的传统节日,我们今天...
查看更多
2013.06.27
与时俱进的“非遗”保护理论郭  苒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浪潮。中国作为缔约...
查看更多
2013.06.13
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造血”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品格和民族气质,体现各族人民群众的审美追求、生存智慧,乃至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中国非遗保护严格贯彻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
查看更多
2013.06.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何走出逐利怪圈    对话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文臻   《法制日报》记者  余 飞    对话动机...
查看更多
2013.05.27
民主改革与西藏非物质文化的变迁 靳海波    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而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它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宗教、艺术、语言文字、风俗...
查看更多
2013.05.27
敲响神性的大门——羌族羊皮鼓舞的探索 焦虎三    羌族民间歌舞,按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民间自娱性歌舞与宗教祭祀性歌舞两大类。根据流传区域的不同,祭祀性歌舞又可分为流行于杂谷脑河下游一带的&ld...
查看更多
2013.05.13
如何从社会角度探讨戏曲样式刘厚生     编者按:我国民族戏曲是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独一无二、具有特殊风采和成就的舞台艺术样式。然而,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文艺多元化,内外竞争激烈,戏曲近二三十年来出现了衰落现象。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