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2-03   星期二   农历冬月初三   小雪 小雪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淮南市举行
创建时间:2017-04-01 10:13:00

  2017年3月28-30日,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中国农业博物馆、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在《淮南子·天文训》诞生地——安徽省淮南市举行。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王秀忠同志,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同志,安徽省淮南市副市长汤传信同志,安徽省淮南市政协副主席姚辉同志、文化部非遗司保护处处长宋伟同志等出席了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苑荣同志主持。来自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农业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天文台北京古天文研究中心、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的9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出席学术研讨会的代表还有:文化部非遗司,中国农业博物馆,安徽省文化厅和来自浙江、河南、湖南、广西、贵州五省区文化厅非遗处及10个“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社区负责同志,以及淮南市各界代表,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参会代表近百人。

  去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目的在于:为了更好地宣传、保护这一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加强“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及对现实生产、生活的借鉴意义研究和保护传承措施探讨,广泛扩大“二十四节气”的社会影响,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会上,先后有9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勤建教授的《24节气的先河——江南远古稻作的鸟候鸟历》,农业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樊志民教授的《〈淮南子〉与中国传统历法》,农业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博物馆徐旺生研究员的《“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分析》,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农业大学沈志忠教授的《从文献记载到考古发现看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中国天文台北京古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李勇研究员的《古代二至时刻的测定——以〈授时历〉为例》,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麻勇斌研究员的《“二十四节气”行动研究创想》,安徽大学文学院陈广忠教授的《二十四节气研究传承的四个阶段》,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会长、淮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淮南师范学院 方川 副教授的《二十四节气节气——中华文化的智慧集成与传承发展》,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淮南市作家协会主席 金妤女士的《天道人道的无缝对接——二十四节气是生命的教程》。

  会议期间,作为“二十四节气”申遗牵头单位的中国农业博物馆还组织浙江、河南、湖南、广西、贵州五省区及10个“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社区就五年保护期工作规划和今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最后,会议还对下一阶段的展览、出版宣传和民俗活动等保护工作进行了部署。会后,与会代表参观调研了“淮南市淮南子文化园——二十四节气主题园”。

  这次学术研讨会是“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对保护和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的一次重要学术探讨,进一步阐释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释义及文化意义,阐明了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传承传播路径,廓清了其文化内涵和外延,其成果对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