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7-27   星期六   农历六月廿二   大暑 大暑
扎西雪巴藏戏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1811 创建时间:2009-03-31 12:14:47

扎西雪巴藏戏已列入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被誉为藏民族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将向您介绍一种发源于此地的传统戏剧表演,并借此机会了解一下藏戏的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

    在山南县有一个叫扎西曲登的小村落,这里流传着一种叫做扎西雪巴的藏戏。扎西雪巴是藏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黄面具戏种,艺术上发展较为完备,现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藏传佛教著名的云游高僧汤东杰布来到现在山南地区乃东县扎西曲登村,认为这里是一块吉祥之地,便取名叫做扎西村并修建了一座桥以便去周边地区表演。后来这种表演被取名为扎西雪巴藏戏,这也成为藏戏的始源。

    汤东杰布被誉为藏戏的始祖,也是西藏建桥第一人。相传汤东杰布为了使西藏辽远土地上的人们能互助交流,便立志建桥修路。他吸收已有的民族歌舞、说唱、杂技等众多表演形式,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创造发展,创造了以羊皮面具歌舞表演故事的戏剧,并借此到各地表演从而募集造桥资金。

    正因为如此,扎西村的人悄悄扛起了传承的担子,在他们看来,这是藏戏的始源,是仙人的歌唱,十分珍贵。村民白玛顿珠是扎西雪巴藏戏传承人之一。尽管已经87岁高龄,但他还是每天都去看该村藏戏演唱团的排演,并一遍遍向学徒们传授演唱的秘诀。

    白玛顿珠回忆说,原始的扎西雪巴藏戏唱腔独特,这种唱腔不仅难唱而且也不动听。但是作为吉祥的象征,扎西雪巴藏戏无论是以前还现在,都有着其他藏戏无可替代的地位。

    白玛顿珠说:“我九岁始学习扎西雪巴藏戏,当时老师教了很多藏戏理论的东西,包括种类、区别,但我什么也没有记住,我只是记得当时的扎西雪巴藏戏团要经常去西藏的各大小寺院还有贵族家去表演。”

    随着学习的深入,白玛顿珠对扎西雪巴藏戏的热爱也变得更加执着坚定。那一年,刚刚25岁的他通过了扎西雪巴藏戏严格的考试,当上了扎西雪巴藏戏第七代传授师。

    在旧西藏,在寺院的宗教活动、达官贵族的庆典及新年节庆等活动场合,扎西雪巴藏戏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在人们看来,扎西雪巴藏戏不仅是表演,而且是吉祥的征兆。正因为此,扎西雪巴有着完善的艺术体系和严谨的传承考试。说到当传授师的考试,白玛顿珠仍然显得很兴奋。

    白玛顿珠说:“当时我们去布达拉宫演出,几乎拉萨所有的达官贵人都在那里。他们要求当场对我进行传授师的考试。可那个考试谈何容易,除了技巧、还有各剧幕的内容一句都不能错,足足考了两天半才考完。”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并陆续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专门机构,对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濒危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了及时的搜集、整理,为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藏山南地区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办公室主任加措告诉记者,山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开展的更早。

    加措说:“非物质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全国是2005年才开始进行的,可我们早在1985年就开始抢救这些民族文化遗产了。”

    据介绍,过去二十多年来,山南地区一共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贵材料,其中民间故事800多个、民间歌谣18000多首,并拍摄了各类民间歌舞录像资料160余盘,收录了民间音乐磁带500多盘。也正是因为上述措施,像“昌果卓舞”、“扎西雪巴”等古老的民间艺术才顺利地进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民族文化抢救工作的一部分,山南地区1986年专门成立了扎西雪巴藏戏抢救班,聘请白玛顿珠为老师,使扎西雪巴藏戏后继有人,其社会影响力更加扩大。白玛顿珠回忆说:“第一批学员有26个年轻人,他们对扎西雪巴藏戏一无所知,学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当时是白天黑夜都在学,白天学跳,晚上躺下后就学唱,很辛苦。但我内心里是非常欣慰的,因为延续扎西雪巴藏戏的承诺一直在我的心头。”

    山南地区民族文化抢救办公室主任加措表示,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演员一天的工钱只有0.25元人民币,而且没有像样的服装道具,就是凭白玛顿珠坚定的信念,演出募资,才得以坚持。

    如今,白玛顿珠培训的扎西雪巴藏戏弟子已经有两百多人,他们以地区群艺馆演员、扎西雪巴藏戏演出团演员等多种形式活跃在西藏民间艺术的舞台上。令人高兴的是,白玛顿珠的弟子尼玛次仁已顺利成为第八代扎西雪巴藏戏的传授师,担负起了传承发扬扎西雪巴藏戏的重任。

    尼玛次仁说:“我们的老师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扎西雪巴藏戏的演唱,同时教会了我们怎么样真正热爱一门艺术。但现在他已经快90岁高龄了,可我觉得我还有很多要学习,所以时间特别紧迫。同时,我还面临着自己这一代的不一样困难,但我想我会记住老师的教导,克服困难,延续老师和我们共同的梦想。”(记者琼达、德庆白珍)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

编辑: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