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四)
雕版印刷技艺
江苏雕版印刷技艺出现于隋唐时期,一直在古代中国印刷业中占据主流地位。目前,雕刻版印刷技艺可在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见到,这里聚集了一批雕版印刷艺人,并存有近30万块雕版板片,因此其技艺亦被称为扬州雕版印章技艺。1960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成立,成为传承雕刻印刷技艺的职能机构。
写样
雕刻
印刷
现场雕刻
现场印制一
现场印制二
四美图
此图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的仕女。人物皆身着襦裙,头戴花冠,肩有披帛,手执绣物,细腰纤手,体态婀娜。
《金刚经》
刻印于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是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为中国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实物见证。
技艺展示
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林
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
朵云轩自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立以来,一直传承了木版水印这一传统技艺。历经百余年的研究、制作和拓展,朵云轩木版水印已经发展成一门综合绘画、雕版和印刷的在创造艺术。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重格调、重笔墨、重韵味,与北京荣宝斋木板水印形成了中国木板水印“南朵北荣”两大旗鼓相当的工艺派。
明陈老莲花鸟草虫册
明代画家陈老莲,又名“陈洪绶”,他是多才多艺的画家,尤擅长花鸟画、山水画。他与北方画坛巨擘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
明徐渭杂花图卷
明徐渭杂花图卷(局部)
此为青藤老人徐渭的代表作,由前而后分别画共计十三种花卉,纵横涂抹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笔墨看来似不经意,然画中线条、墨彩、气韵、造境俱佳。
代表性传承人蒋敏
代表性传承人林玉晴
河北衡水法帖拓印
衡水法帖拓技艺是古老的修复、印刷艺术。衡水湖畔的阎庄,是衡水法帖的产生地。衡水的雕刻、拓印、制作技术方法。雕刻帖板的木材,主要是选择平原地区生长缓慢、木质较硬、纤维较短的杜木、梨木、枣木和桃木,这些木材雕刻时不易走刀、跑刀;衡水法帖大多以阴刻为主,雕刻采用直立刀法,陡刀立线、层层起底的方法;拓印工艺有锤拓、擦拓、蝉翼拓三种方法;拓片大多为毛边和宣纸。自然古朴,真实地反映了原作的艺术风貌。
“兰亭序”长卷
兰亭序帖版
《兰亭序》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王羲之所做,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王杰书关夫子觉世真经
法帖,是指写毛笔字是为遵循章法而临摹的样本,此套法帖为《王杰书关夫子觉世真经》《王羲之书太上玄元道德经》《怀素草书千字文》。
代表性传承人李广民
上海鲁庵印泥制作技艺
鲁庵印泥是流行于上海乃至江南地区独特的印泥制作技艺,20世纪初为名家鲁庵所创,因此得名“鲁庵印泥”。鲁庵印泥按在纸上不渗油,不跑色,色彩鲜艳沉着,有堆积的厚实感还具有热天不烂,寒天不硬,永不退色的特点。著名书法家吴湖帆、贺天健、高振霄、王福厂等都曾专门使用他的印泥。鲁庵印泥手工操作和自然氧化的制作过程包括研硃、搓艾、制油三道工序。
和合印泥
硃膘印泥
硃砂印泥
紫如意印泥
材料:艾绒、药用艾、中片砂、油剂等。
展台
(来源:www.ihchina.cn)
(撰稿/摄影:韩斌、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