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藏族唐卡(天祝唐卡)
项目序号:313
项目编号:Ⅶ-14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甘肃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天祝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天祝唐卡是主要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为核心流布区域的传统唐卡流派,是藏族唐卡艺术的一个重要支系。

天祝唐卡的基本表现手法与流行于卫藏、康区的唐卡画派有一定共同点,绘制过程都包括画定位线、起草构图,白描、上色晕染、勾线描金等程序,构图形式分为中心式构图、叙事性构图、坛城式构图3种。但风格上显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其早期作品受益于敦煌古老绘画艺术和南亚印度艺术的双重影响,在婆罗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了些许中亚特色。15世纪的天祝唐卡作品中出现了具有写实特征的风景画法,传承至今。明末清初,它与河西水陆画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在题材和风格上出现了融合发展的趋势,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湟水、大通河与庄浪河三大流域的华锐地区,被学术界称之为“三水风格”,也称“华锐风格”。

在当地的文化传统中,将唐卡与壁画归类为一种藏传佛教艺术,称寺院的壁画为“间唐”,意即“画在墙壁上的唐卡”,视其为唐卡的另一种创作,其风格较之画于画布的传统唐卡主题更为广泛,风格更为多样。18世纪,松巴益西华觉编撰的《造像量度经》对天祝唐卡进行了总结,该著作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理论性专著,填补了理论空白。目前,天祝唐卡创作呈现出多样化、交融化的特点,汲取了汉地工笔画、写实画等画法,艺术风格多样,创作题材丰富,不再局限于佛教神化人物,更多关注历史和现实。天祝唐卡以师徒方式传承,至今已至第六代。

天祝唐卡的题材涉及藏族的历史、宗教、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作为兼有两种审美趣味并可形诸实践的绘画艺术,它促进了汉藏艺术的双向交流发展,是我国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史的集中体现。它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就业,推动了经济发展,对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民族繁荣具有积极作用。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藏娘唐卡)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化隆唐卡)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康勉萨唐卡)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拉萨堆绣唐卡)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齐吾岗派)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郎卡杰唐卡)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勉萨画派)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夏河县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昌都嘎玛嘎赤画派)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昌都县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绣唐卡)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钦泽画派)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勉唐画派)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编号
Ⅶ-14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