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策划的《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展。该展览从主题、展陈形式和结构上都颠覆大家对传统民族服饰展的印象。
据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介绍:展览之名《传统@现代》,其中@表示链接与定位,表达展览用“传统”互联“现代”、用“现代”点击“传统”的历史穿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完成一场互读,这是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文化课题。当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时代终于到来,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一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美学融通与精神互联这是我们精心策划和制作这个展览的初心。”
内容上:由“时间”、“工艺”、“空间”和“交错”四个单元构成。从主题名字就能看出,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服饰类型、生活场景的展示手法,已经上升到一个维度。
展品上:150余套精美的少数民族服饰、各民族制作服装的原料器具,但展品有了新的组合。
形式上:运用了现代艺术装置的手法,形式上用传统服饰与时尚相混搭。据了解,本次展览的设计师也是西方艺术设计院校毕业,运营了很多西方或现代的艺术手法。
展览四部分精彩内容
TIME
时间
“时间”单元展示少数民族服饰语言所回答的人类终极哲学之问。
序厅的“时间的颜色”装置,将三面纱网垂浸于还原染料池形态的水池之中,使之随着展期时间的推进,让观众目睹色料慢慢向上渗染的过程。贯穿展场顶层的圆形组成一条长带,取意于裕固族妇女背饰“头面”上象征英雄祖先脊柱的传说。
“缝制·时间”装置悬挂了24条颜色由浅入深的染布,它们分别在二十四节气当天浸入相同的蓝靛中,却因气候、温度不同而形成了随时节由冷渐暖而发生的色彩渐变;此装置的中央悬挂着的一套彝族女服,其裙摆共有365根垂条,由彝族女子每天缝制一条而成,这表明了民族服饰制作与天时节令相对应的传统意识。
SPACE
空间
“空间”单元在“平面·立体”、“光·影”、“方寸·宇宙”等命题中,呈现出古今未变的服饰审美法则。
CRAFT
工艺
则以现代性服饰工业对于传统工艺的念念不忘与不断回归,揭示出传统依然活着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实。
CONTINUUM
交错
让观众直接看见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交融如何天衣无缝地发生,并由此呈现出传统在当代生活中所潜藏的种种神奇可能。
设计了一个帷幔做成的三角形装置,在三边的分别陈列了三组穿着民族服饰的模特,而且每组衣服都是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时尚服饰的搭配,在搭配之下,毫无“违和感”,并且迸发了新的时尚感。
在三边还设计了一个通道,在通道门帘上投影展示该作品的设计思路和相关的图像资料。通过这个门,又可以穿梭交错了另一个展区,体现出传统与当代生活的交错。
展览主题的思考
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划人、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所言,这场展览的初心:在一场现代的还乡之旅中,让你领悟一个历史真谛:Old is New。
整个展览是在民族服饰这一个小的介质,去思考人与社会生活,思考传统与现代、甚至是宇宙观的探索。用一种创新性的方式探究民族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反思关于时尚的精英主义话语,并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这对看似对立的概念在当代生活的复杂牵连与交错,揭示出传统是创造未来的无可回避的出发点的深刻主题。
展览主题的探讨
策划制作本次展览,主办方也在思考: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正在成为当今时代的焦点话题,同时也成为当代博物馆展览展示的重要主题;为了探讨此类主题的创新性展示之道,在开展当天,举办了“传统与现代一一博物馆创新性展示之道”研讨会。
论坛邀请了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馆长冀鹏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曹兵武、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原副馆长杨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侯春燕、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宏复、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区主任李光涵、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聂影、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杨红、中国民族杂志社资深媒体人梁黎、贵州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曾丽、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副教授胡小妹等十多位博物馆学学者、业界代表、优秀设计师进行了研讨。
大家围绕展览深入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实现创新性展示的诸种可能。在探讨过程中,大家围绕展览的主题、博物馆的定位、数字化展示、民族服饰的展示与展览形式和理念,传统与现代的定位,也提到了展览中的不足。正如展览主题一样,传统与现代是相对立而统一的,如何平衡好二者,如何连接好二者,不仅是民族服饰所面临的,也是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巡展模式的启发
据了解,这个展览最早是在2016年11月,在北方民族大学首展,本次登台首都是展开全国巡展的重要一站,以后将会全国巡展。
而展览中模块化的设计和制作,也正是这个展览的生命力所在。展览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命题都是可以再延伸和拆解的,可以根据巡展地的场地大小、主题和材料的结合进行内容的再造和“模块化组合”,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生命力和可塑性。而且,每一次巡展,都还能不断加入新东西和完善新内涵。
一个民族服饰展,突破了传统,试图与现代结合,正契合了2018年博物馆日主题超链接的博物馆。展览从主题、形式和巡展形式都有创新,从细节到框架都引发了大家的探讨。但其中仍有不足,也有争议,但这样的展览也应该是一个博物馆所需要,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展览将持续到3月4日,春节假期,在北京的观众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