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丈宣的诞生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简介
男,汉族,1972年出生于安徽省泾县童疃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您是怎么开始接触到造纸这个行业的?

罗鸣:我出生在泾县,但是我家和造纸这个地方(乌溪)隔得有点远,我家在和安徽芜湖搭界的地方,我高中毕业以后就考了一个当时叫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校里面有一个专业叫制浆造纸,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到造纸行业,大学毕业以后,因为那时候还是国家包分配,我爸要我回来,回来就到了这个企业(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就接触到了宣纸。以前我对宣纸不是非常了解,在学校里就知道一点点,因为在学校里面学的都是机械造纸,对于这种手工造纸,我记得好像我们整个一本书里面就一半页介绍了两下。

中心:机械造纸和手工造纸,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它们有没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罗鸣:到这个企业,刚开始来,说老实话感觉到很失落。企业名字很大叫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现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那时候叫“集团”,带“中国”的嘛,很牛的,然后到企业一看,怎么这么“落后”?待了几个月以后看了一下,手工造纸的主体工艺和我们在学校学的机械造纸的工艺还基本差不多。比如说原材料也有粉碎、蒸煮,然后进行漂白、打浆,再成浆的这么一个过程,无非就是机械造纸里面有一个造纸机,把我们现在厂里面的捞纸、晒纸、剪纸这个工序全部代替掉了,总体工艺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用的设备是不一样的。

中心:你刚开始到这个宣纸集团,那个时候是做的什么工作?

罗鸣:我在企业经历大概是这样的,那个时候整个集团公司,现在叫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我是到集团来的第一个本科生,所以大家当宝贝一样待着。我是1993年到企业,在车间里面待了一年多,车间待了就相当于是实习,然后从原材料制作到宣纸生产,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车间、每一个工序都待了,有的简单的岗位待了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复杂一点的岗位待了一个月两个月,整整待了一年多一点,这个是实习。实习完了以后就到公司来了,主要从事工艺管理,比如说哪地方要安排生产这些东西,工艺管理的岗位上待了几年。几年以后就慢慢走向领导岗位,那时候叫生产管理办副主任干了几年,然后又干了环保。后来2004年企业改制,就是工人身份改成全民所有制,原来由全民所有制改成合同制,2004年改制以后,我到下属的一个厂当了厂长,当了五年厂长以后现在就当了副总,主要从事生产这一块。

中心:一开始您在车间的时候,具体都在什么岗位?

罗鸣:具体的岗位,原材料制作里面就是做燎草,做燎草待了大概两三个月,从袋料、抖草坯、蒸煮,然后到摊晒,都待了一段时间,也跟着工人一起挑挑扛扛,但是没有任务的,都是边熟悉边干活的一种状态。原材料制作待完了以后,我就到了制浆车间,制浆车间里面也有蒸煮、也有漂白、也有打浆,包括选拣、洗涤,都从头到尾做了一遍。这个因为我在学校里学过,比较熟悉一点,待的时间也就很快能够融入了。待完了以后就到了成纸这一块,捞纸、晒纸、剪纸,捞纸我当时跟着是一个童家龙,跟在一起捞了半个月,那时候每天说白了,也就是边捞边玩呗,然后就熟悉了,捞了半个月以后,在车间辅助工也去看了一下,有些像做纸药,帮他们捶捶踩踩,包括扳榨[ 扳榨:压榨湿帖里面的水分,压榨前湿帖水分约90到93%,压榨后水分不超过75%,湿帖送炕焙屋,不能出肚里筋。]。捞纸车间待了一个月,然后到晒纸车间待了一个月,包括怎么晒、怎么收、怎么鞭帖(鞭帖:鞭帖时,板子要平,鞭密,水鼓处不能鞭,以防急破。) 、浇帖(浇帖:利用水壶进行浇帖,水浇得太快容易起泡,浇帖时要洗梢。,都弄了一下,但弄的肯定没有像邢(春荣)大师他们弄得那么好,但勉勉强强能把一张纸晒得平,也待了一个月,剪纸待了大半个月,不到一个月,那主要是检验,检验有什么工序要求,什么纸帖背上楼,怎么来弄,然后进行看帖,然后进行剪,然后进行包装。待了大半个月,对于企业的包装一些要求,产品质量的标准都有一些了解。整个这些工序走完了以后,然后在检验车间,我们这个检验属于化验,我在化验车间也待了一个多月,整个从原材料,你做到什么样要求,做到什么样标准,有一系列数据要做,在这里面又待了一个多月。但因为这个也是我们在学校里学得比较熟悉一点,基本上上手就能做了。

中心:这一年多的经历应该算是你后来慢慢发展的一个基础?

罗鸣:应该是的,因为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和这个毕竟还是不同的,这段经历帮助我对整个工艺、设备,包括一些工人的心态、工人的操作方式,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相当于对这个企业非常熟悉了。

中心:在不同的车间、不同的工作岗位,是由不同的师傅来带领,是吗?

罗鸣:我们那时候没有明确的师傅,去了以后找一个人,跟着他后面边玩边学,因为那时候刚开始有本科大学生,人家当猩猩一样、当大熊猫一样地看我们,所以我们问,人家也教我们,下班以后跟他们喝喝酒、聊聊天,应该说所有人都是我师父。

中心:那古法生产线是什么时候开始恢复的?

罗鸣:我们这个古法生产线应该是2005年左右进行恢复的。这是根据市场的要求,因为书画家包括艺术家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东西还是要保留,应市场的需求,然后就恢复了,当时也是找古代的书,包括老艺人的回忆。因为这种古法工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人做,这一部分人有的还在世,所以通过找这些老艺人回忆,然后再找一些古代的书,两方面综合,我们恢复了这一条生产线。

中心:也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

罗鸣:也是适应市场,量很小,现在整个这个量一年只有大概两三吨,我们厂每年的整个产能大概有五百吨。

中心:整个燎皮、燎草、制浆的过程中,它应该是有一些技术的要点,这些技术要点体现在什么地方?

罗鸣:原材料这一块,其实整个的宣纸制作,我们叫精工细作,对于原材料制作我们要精,你不能做假,我们收的时候要什么稻草,就按照传统工艺的要求,你需要什么样的稻草,那你就要买什么样的稻草,你不能为了图便宜买其他的稻草,包括檀皮也是这样的。我们的稻草,如果买我家乡的稻草那是不行的,我家乡就是芜湖那一块,芜湖不也是中国的米乡吗?那个地方的稻草因为是泥质土壤,泥质土壤生产的稻杆,它漂白的白度,用阳光去日光漂白很难晒,晒的草在颜色上面发红。大部分稻草需要用一季的,并且在沙质土壤里面生长的稻草。所以,我们对原材料要求是很严的。

比如说像檀皮也是这样的,皮严格意义上讲就是我们泾县这一块生产的是比较好的,我们以前也买过陕西的皮、贵州的皮,其实檀皮这种树在全国种的范围比较广的,往北走,最远到北京都有青檀树,往东边浙江都有,往西边像陕西也有,我们当时在陕西也购买过,因为有一段时间我们原材料比较紧张,我们在陕西、在湖北也买过。但是这种皮做出来纸的质量就达不到要求。檀皮这种原材料和茶叶有一点相似,一块山上面,山顶上的檀树皮和山脚下的檀树皮都不太一样的,所以对原材料一定要精益求精。第二,加工的时候也要精益求精,你不能偷工减料。我觉得主要重点就在这儿,你说工艺有多少难的,行业内的人都知道。最关键是你做的过程中,你要把它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它,就能做得好。

中心:您如何看待技艺的传统与革新?

罗鸣:我们纸的品质一定要保证,这个前提不能动,那么在某些工艺上面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调整以后,很可能会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对纸的质量很可能还会有所提高,第二个我们很可能对于现代科技的应用上,也是有需要、有必要的,这样也可能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中心:您感觉成为传承人这个前后,自己有没有什么变化?

罗鸣:我觉得无论你做不做传承人,都应该对这一项事业,对于宣纸应该抱着首先要喜欢它的态度,你不喜欢它,就谈不上我们说的很大的一种概念,为中华传统事业做贡献,你首先要喜欢。所以我总觉得我从小就喜欢化工,我报专业的时候也报了化工,随着这么多年从学校里学,包括到企业中耳濡目染,对宣纸也就是格外有兴趣。首先是有兴趣、有爱好,也想为宣纸做一点事情。所以我这几年革新的也比较多,这也是做事情的一种表现。同时,我们想宣纸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一个传统,我们想把宣纸尽量地把时间给它延长,但是我很可能有一点悲观,我觉得宣纸很可能有一点像日本和纸那种味道,最终会走向不断缩小的这么一个过程。这个很可能需要国家、需要各方面来进行大力的维护,来支持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