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丈宣的诞生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简介
男,汉族,1967年出生,擅长捞纸技艺。


中心: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宣纸制作有所了解的?

周东红:我是初中毕业以后,在接触宣纸这个行业之前,实际上我学了一个木匠,学了半年多,然后做得不怎么理想。后来通过亲戚介绍,我到了小岭宣纸厂,那时候小岭宣纸厂还不招收学徒工,因为我看到捞纸感觉简单,我就想学,但是它那时候不招学徒工,我就找人,也就是偷学,天天起早,早上1点起床学捞纸。从1985年开始,就是真正的进入到宣纸行业,那时候我是刚满18岁。

中心:那个时候你找的那个师傅是每天凌晨就带着你学捞纸?

周东红:对,为什么做宣纸早上要起来这么早呢?一方面是公司需要这个产量,你需要起早或晚上加班,才能完成公司给我们规定的这个任务。还有一个,捞纸工本身工资是按计件制的,师傅带学徒的情况下,就会影响到宣纸的成品率,以及他的收入,各个方面都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师傅带着我,早上起来早,就能捞多一点,然后才能减少他的损失,完成公司的任务,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中心:那师傅对你要求怎么样?

周东红:其实我一开始没有入这一行的时候,因为我看见捞纸就两个动作,下水两次,一张纸就出来了,我就感觉到特简单,我就想学。实际上当我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了解了一下,这个宣纸有108道工序,捞纸在宣纸行业里面也应该算是最难的了,也就是把它捞出来,形成一张纸,成型的这个过程,纸张的厚薄、均匀度以及它的分量,都是在捞纸这一个工序决定的。

我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师傅是让我从抬帘[ 抬帘:在捞纸过程中,站于掌帘的人的对面,主要配合掌帘的动作操作。]开始学捞纸,因为你要学到能担任掌帘,正常的情况下应该两到三年、三到五年的过程,就是需要这么长时间的沉淀,也就是慢慢地凭借自己的经验,或者是你要不停地找到自己制纸的感觉,以及要定下心来把这个事做好,你才能把掌帘[ 掌帘:在捞纸过程中,掌帘的起到主要作用,所捞出的宣纸的质量由掌帘把控。

]这门技术掌握好。我一开始入这一行的时候,是从抬帘慢慢开始的,也就是说天天起早,白天的时候做得比较少,因为我们那时候是偷学的,有时候师傅中午让我抬帘,手把手的开始教我。

中心:你跟师傅学了多久?

周东红:我是1985年学了半年多,大概六七个月的时间,然后因为小岭宣纸厂那时候它不是不招学徒嘛,给小岭宣纸厂领导晓得以后,就不给我们学捞纸了,然后我就回去了,也就是到了1985年年底了。然后我真正的走入宣纸岗位,实际上应该是在1986年的2月份开始。

1986年2月份,我现在所在的这个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它叫泾县宣纸厂,因为我在小岭,学了六七个月以后,基本上作为抬帘的,我能配合掌帘师傅,把一张纸做出来,也算合格了吧,但是掌帘肯定不行。因为掌帘你没有三到五年的沉淀,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实践,肯定掌握不了,还要加上自己的悟性。

我在1986年的2月份进入到泾县宣纸厂,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真正地走上了宣纸的捞纸之路。其实虽然之前我学了大半年抬帘,但是到了宣纸厂以后,当时人生地不熟的,也找不到合适的搭档。正好我们来的时候,有两个人,也是在小岭跟我一起学的,我们过来以后,正好我们两个人就是搭档,因为捞纸它必须是两个人合作,我们就是站一帘槽。

本身我们就只是学了六七个月,我们两个人站一个纸槽的话,必须有一个人要掌帘,那我本身学的就只能将小的纸捞起来,但是还没有真正掌握这一个动作的技巧,没有达到它的要求,应该说还远远没有达到。虽然我们每天都是在那,也是起早摸晚的,尽量地把这个纸捞好,每天一点多钟就起来,一天累下来,正常站下来,站得腰酸背痛腿抽筋。我做了大概多长时间?两个多月,基本上我这两个多月的时间,等于就是没有完成公司给我们的任务,也就是说达不到公司的要求。

因为宣纸的要求比较高,它一般的情况下每捞一百张纸,给我们上下浮动的范围只有一百克,在这个要求之内,我们当时是远远没有达到,连它的合格率也没有达到,成品率也没有达到。我做的这两个月,感觉做得不太好,当时我就有想放弃的念头,因为感觉这么简单的捞纸,为什么到了我的手上就做不好呢?那时候就想着,是不是我又选错了岗位?

慢慢到了后面,我感受到这个环境里也有很多的老师傅,因为我待了两个月以后,也经常问问隔壁的师傅,是哪一个地方我们做得不行,我就找到了宣纸厂当时一名好一点的师傅,在当时应该说是技术最好的一个老师傅,跟他后面做抬帘,我这才慢慢地了解了捞纸这一门工艺,我看到底是哪一个地方没有学会,我来找这个地方的毛病,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真正地定下心来决定要把这一门手艺学到手。

从1986年的6月份开始,我重找了一名师傅跟着他后面做抬帘,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通过那几年的努力,在1988年的时候,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捞纸这门技术,可以掌帘了。这个过程虽然说是漫长的,天天起早摸晚的,跟到师傅后面捞纸,捞纸以后有不懂得的,还要请教师傅,师傅也要给我开导,有些技术问题还要他的点拨。当然再加上自己的悟性,通过这两年多时间,这才真正地掌握了捞纸的这一门技艺。

中心:您感觉学习的过程中,它的重难点,要凭这个感觉还有悟性,是吗?

周东红:其实应该说制作宣纸的每一道工序都是这样,因为它都是用手工制作的,首先捞纸,难在什么地方?捞纸是纸浆,也就是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配好以后,到我们捞纸车间。我们捞纸车间里的纸槽,里面有山泉水,再加上纸浆,一般情况下,加一次纸浆,大约捞一百张宣纸,那么一开始刚加了纸浆的时候,纸浆浓度非常高,你要掌握这个纸的厚薄以及它的均匀度,特别是它的份量,每一张纸按照给我们规定的,上下浮动范围不超过一克,我们要通过入水两下,来掌握一张纸的厚薄、它的份量,就在我们手上。

我们这个手就好比一杆秤一样的,你捞出来以后,就能感受出来,按照公司给我们规定的,比方说14克的,那我们就要捞到14克,上下浮动范围在1克之内;需要捞到30克的,也就是这个两下,但是纸槽里纸浆的浓度在变化,浓度在变化的情况下,那你怎么样才能把这个能掌握得这么好呢?也就是说常年累月地凭着我们实践的经验和感觉来沉淀,再慢慢地悟出来,就是你来掌握这个动作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能把它掌握了的,就是好几年的时间,天天不断地在槽里面找这种感觉。

我这个手,到现在为止就好比一杆秤,基本上捞出来一张纸,能把它掌握的范围上下浮动在一克范围之内,你在这门捞纸技艺上面,才能叫一名合格的师傅。

中心:等于说这个精确度要求特别的高?

周东红:对,它主要是因为纸浆的浓度在变化,你不断地捞,纸浆的浓度越来越稀,那你怎么掌握?那就得凭你的感觉了。

中心:你是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自己掌帘的呢?

周东红:掌握了这一门技艺,怎么样来衡量这个标准?你从一名抬帘,把这门掌帘的技术掌握好了以后,怎么样来评定你呢?我们公司有一个规定,比方你做一个月,你捞一个品种出来,今天做了15刀纸,你的成品率是多少?合格率是多少?达到了百分之多少,最起码我们做的要合格率95%以上;成品率基本上要达到98%以上,你才能算真正的掌握了这一门技艺。

到了1988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做掌帘。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一直在这个行业里面,一直是掌帘,一直到现在。

中心:那你在1988年成为掌帘师傅以后,后面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做纸的经历?

周东红:这么多年走过来,我1988年真正掌帘以后,我就开始带第一个徒弟了,让我感到最骄傲的应该说也是我的第一个徒弟。现在我第一个徒弟也是我们公司的高级技师,因为宣纸它需要发展,本身宣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个工艺当中来。我带出来徒弟,也要让他在这个行业里面起到一个主导作用,那么我才能说在这个技艺上面,自己有更高的发展。

其实在1992年的时候,我感觉最深的,就是我们公司开发一种新的产品,那时候我就开始带徒弟,就是制作所谓的纪念宣,我都带徒试制的,而且是100%的合格率完成公司给我的生产任务。我感觉到我在宣纸这个行业里面,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好一点的师傅,能把公司给我的任务超额完成,感觉到在这个行业里面,也算是做了一点小贡献,打心眼里感觉到有一点点的快乐。

中心:您现在从事捞纸工作,也已经有30多年了,您对捞纸的工作是怎么理解的?

周东红:实际上一开始,我对捞纸这个工作真正应该是为谋生活开始做的,为了讨生活我才学了捞纸。当真正地了解这个宣纸技艺,然后了解了宣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它首先是国宝,因为我们宣纸它本身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了解宣纸是做什么用的,当你真正了解了宣纸是干什么的,你做出来的宣纸,又能到书法家手上,给他创作出好的作品,你也晓得这个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才能把这一门事一直坚持下来。实际上这么多年,也就是做好每一张纸的信念,始终保持这个精神,一直做到现在,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来。

中心:宣纸它是在2009年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您感觉这之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周东红:自从2009年被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后,让我感觉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纯手工制作的这些东西都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因为你需要更多的人才能参与到这个里面,才能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做好、做成、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