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芒种——祭花神,煮青梅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学思 创建时间:2015-06-08 09:56:00

    古谚云:“春争日,夏争时。”简单一个“争”字,表达出了时光易逝、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其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时节,农人们总会争先恐后、争分夺秒地在田间地头忙着夏收、夏种、夏管……

    芒种过后,夏日百花开始凋零,在我国古代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摆设多种礼物为花神饯行,也有的人用丝绸悬挂花枝,以示送别,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希望来年花神能够再次降临人间。在《红楼梦》中就有对芒种节大观园的女孩子们为花神饯行的描写。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对花谢花飞,顾影自怜,行葬花之举,吟诵出一首《葬花吟》。

    其实,这种在芒种时节举行的“饯花会”是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花朝节”相对应的。一送一迎,古人用仪式化的程序,强化了人与大自然的关联。可如今,祭祀花神的习俗已经不存在了。一位诗人曾经写过:“我想从你坚强的根须,寻觅失落的土地的温情。”是啊,我们失落了多少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失落了多少与土地之间的温存?

    【物候】

    古代,人们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此时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民俗】

    安苗:芒种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打泥巴仗。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要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禁忌】

    民间忌讳芒种不下雨,以为芒种得雨主丰稳,谚语:“芒种无雨,山头无望。”有的地方忌芒种不打雷,认为芒种不打雷,一年庄稼没有好收成。

    【赏鉴】

    芒种后积雨骤冷

    范成大(宋)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村  晚

    雷震(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养生】

    适当午睡:起居方面,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中午最好能小睡一会儿,时间以30分钟至一个小时为宜,以解除疲劳,利于健康。

编辑: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