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 宣
文/黄飞松
说到宣纸不能不提加工宣纸(熟宣),熟宣是宣纸产品的延伸品。古代纪事中,特别是自从有了纸张后,都是用毛笔直接书写的,书写时,往往难以控制,弄不好就会发生走墨、洇彩等现象,无论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纸,都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制作,其微观结构中的纤维间存在较大的空隙,有较粗放且不规则的毛细系统,造成水墨上去后难以控制。宣纸也是这种情况。
降低纤维之间的空隙,堵塞那些毛细系统,才能将走墨程度降低。最早采用光滑的石块摩擦纸的表面,将空隙处压紧,古称砑光,现代人又称抛光。这就是加工纸的初期。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粉浆将纸润湿,再用木槌反复捶打,以达到将纸纤维中的空隙压紧的效果。更为有效的措施是施胶,最初的胶料是淀粉糊,后来演变成动物胶,用这些材料增加了纸对液体透过的阻抗力。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一个“腊”字在此就是加工的意思。
随着加工纸技术的日渐成熟,又有表面施胶和纸内施胶的技法,各种加工纸琳琅满目,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要数“薛涛笺”(薛涛笺因制作人薛涛而得名)、“云蓝纸”(段成式制)、砑花纸、鱼子笺等诸多的名目繁多的加工纸张,有些纸张较为适用于工笔画,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表现主义画风的工笔画代表作品,如《天王送子图》、《步辇图》、《五牛图》等一大批传世作品,这些作品的问世不能不说与当时的加工纸多元化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到清代,加工纸有南北之分,据胡蕴玉《纸说》称“然而产纸之区多在南,而制纸之工终逊于北。今日北京所制色笺,有非南中可能及也……”,当时北京加工纸多在琉璃厂地区,有“南纸店”和“京纸铺”之分。南纸店用宣纸等南方优质纸张,加工多色套印的花色小笺等,并经营南方所产加工纸。至今闻名的“荣宝斋”的前身就是南纸店中最负盛名的“松竹斋”。另有“清秘阁”也是南纸店中有名的老字号。“京纸铺”主要经营北方所产纸张,也兼加工各色纸笺,如倭子、银花、冷布等,后终因纸质基础差,加上其它原因,逐步淡出市场。至今加工宣纸中的玉版、蝉衣、云母、冰雪、煮锤、洒金、洒银等六十多种传统加工纸,多为南纸店的传统加工纸品种,加工的技法主要有打蜡、砑光、施胶(拖矾)、洒金、洒银、描绘、印花等,其产品被广泛地用于工笔画和其它艺术创作等方面。
(来源:《中国之韵》 )
(编辑: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