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15 |
项目编号:Ⅶ-111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河北省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丰宁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布糊画源于满族传统“补花”艺术,是在继承清代皇家宫廷传统贴布艺术基础上,集绘画、堆绣、绢人、浮雕、唐卡、刺绣、裱糊、布贴画、剪纸、景泰蓝等众多工艺之大成的满族传统民间技艺,流传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布糊画一画作成,须经绘样、分解、制版、整型、配料、布糊、组装、装饰、成画等9道手工工艺流程,用料繁多,以绫、罗、缎等真丝面料为主,还有其他如木料、纸板、海绵、绢花、首饰等百余种。布糊画以“补花”为母体,变补为糊,取众多传统工艺精髓,推陈出新。
布糊画自形成以来,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女真先民为了装饰服饰、鞋帽、弓囊等用品,以不同颜色的布料为面,以棉毛充填,用针线缝制花卉、图案、兽头,加彩墨勾画,补在衣服、鞋帽等物件上,称之为“补花”。努尔哈赤称汗时,官员胸前后背佩戴的方形品级标志被称为“补子”。清入主中原后,“补花”技艺成为宫廷御用的工艺技法。“补花”技艺经过历代发展创新,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布糊画,并由滕氏家族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目前布糊画有四大类百余个品种的高档艺术品和装饰品,代表作有“龙凤壁”“天下第一布糊寺”“凤凰宝相瓶”“大威德怖畏金刚”等,彰显了其民族性、传统性、新颖性和区域性。
布糊画的图案取材广泛,体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祈福,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社会心理,对延续民族文化,弘扬满族传统十分有益;布糊画既有艺术品、礼品,又有建筑造型、城乡标志物,对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大众文化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对满族历史、民族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滕天一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
民族 满族 |
类别 传统美术 |
项目编号 Ⅶ-111 |
项目名称 布糊画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