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34 |
项目编号:Ⅷ-220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上海市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长宁区 |
保护单位:上海高古陶瓷修复有限公司 |
古陶瓷修复技艺是综合运用有机材料、化学合成材料和模塑成型工具,使残损的文物艺术品得以恢复原有形制的传统技艺。开埠以来,上海作为较大的艺术品集散地,在西方的修复理念、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化学材料与传统修复技艺相互碰撞下,形成了特有的古陶瓷修复技艺。
上海古陶瓷修复技艺的发生、发展,是建立在历代陶瓷的制作、烧造、收藏与传承基础上的,综合了造型、雕塑、书法、绘画、化工材料等诸多相关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主要包括如下流程:刷去浮土、剔净杂质,再清除碎片上的土锈蚀斑;采用先局部后整体、先内部再外表的方法,将残片逐个固定;采用模塑材料对残破部分补缺,待其胎体干固后,用修复刀具加以修整,再用木砂纸细打磨;将拼接处的缝隙填平,通过色彩的调试和上色方法,恢复被修复物品的色彩和质感;通过有效技术手段,尽可能做到修旧如旧。其技艺特色体现在配瓷技术上,即人工烧制一种与原残损品相吻合的瓷器部件,通过粘接、打底、作色,使修复件粘接度更强,保存时间更长,观赏效果更佳。古陶瓷修复技艺一是要借助于美术和木工等工具,吸取翻模、喷绘工具的特点,适应每件器物的修复难点。二是要遵循修复三原则:最小干预、材料可逆性和修旧如旧。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财富与人才的聚集曾使上海作为中国古陶瓷收藏的“半壁江山”,清末民初以来就有古陶瓷修复的传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修复方法和程序,被20世纪30年代的家庭手工作坊、50年代的文博单位修复工场,以及上海博物馆建立的文物修复部门相继传承实践,用以修复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机构,以及海内外诸多收藏家的珍贵古陶瓷艺术品几百件。目前,这一技艺正通过学校教育和文博单位实践传承,在新时代弘扬发展。
中国古陶瓷珍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古陶瓷修复技艺融合了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等多门艺术,不仅为陶瓷审美提供新的视野角度,还可以为古陶瓷制作、鉴定、修复的理论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