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婚俗(赫哲族婚俗)
项目序号:1214
项目编号:Ⅹ-139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民俗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同江市
保护单位: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沿岸,世代以渔猎为生,其传统婚礼习俗延续至今,主要流传于黑龙江省同江市的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

早年,赫哲族流行比武择婿的风俗,以摔跤、划船、滑雪、射箭、捕鱼和打猎等技能作为择婿的主要条件,这是渔猎生产方式下的自然选择。确定婚约后要送彩礼,聘礼多少依家庭贫富而定,一般为一头猪和一箱酒,富户还需加一匹马和一张貂皮。聘礼在婚前三四天由媒人带新郎送往女家,女婿向岳父母行三叩首礼,媒人敬酒并告知娶亲日期。20世纪以后,赫哲族婚俗受满、汉等民族影响,有所发展。彩礼分两次送,第一次叫过小礼,赫哲语称“庙库庙仁”,男方送酒肉给女方,约请女方近亲老人畅饮并商定过大礼和结婚日期;临近结婚时选日子过大礼,赫哲语叫“萨日来尼”,男方父母、媒人及亲属携带彩礼到女方家,女方也请亲属参加。

尽管赫哲族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渔猎习俗仍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如今,渔猎和生产能手依旧是重要的择婿条件。迎亲时,夏季用彩船,冬季用雪橇,这是顺应自然环境形成的习俗。结婚当天,新郎披红戴绿,由儿女双全的妇女作娶亲婆。接回新娘后举行婚礼庆典,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父母,然后由一位赫哲族老人手持红布包裹的芦苇杖点指新人训话,寓意婚后孝敬老人、尊重丈夫、互敬互爱、持家过日子等。婚庆酒席以鱼宴为主,有拌菜生鱼、生鱼片、生鱼刨花、烤鱼、江水清炖鱼、鱼团子和鱼毛等。酒过三巡,人们开始唱伊玛堪、嫁令阔,吹口弦琴,跳天鹅舞,说胡力等,尽情感受喜庆氛围。

赫哲族婚俗属社会群体传承,是研究赫哲族社会生活、精神信仰、生产经济的重要佐证。在长期发展中,赫哲族婚俗与民间音乐、歌舞、手工技艺融为一体,结合当地风俗特点,演绎出喜庆热烈的婚嫁礼仪程序,为我国婚俗文化增添了色彩,也是我国婚俗文化交流交融互鉴的生动见证。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吴玉梅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赫哲族
类别
民俗
项目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赫哲族婚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黑龙江省同江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瑶族婚俗) 
类型
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畲族婚俗) 
类型
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霞浦县
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畲族婚俗) 
类型
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
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哈萨克族传统婚俗)
类型
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锡伯族传统婚俗)
类型
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嘎善文化传播中心
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回族传统婚俗)
类型
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
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
类型
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
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彝族传统婚俗)
类型
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美姑县
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达斡尔族传统婚俗)
类型
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
编号
Ⅹ-139
项目名称
婚俗(朝鲜族回婚礼)
类型
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